八公山豆腐怎么做好吃?
我小时候住在淮南市八公山区,那个区的中心就有一个大山,叫八公山。关于这座山的名字来历有很多版本,一个说春秋时宋国司马公孙壮在山上养八只白公鹅因此得名;还有个说法是汉高祖刘邦的结义兄弟刘交曾经在此隐居,他非常喜欢八只白色雄兔,遂给此山取名为八公山。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也很闭塞,所以虽然我在山下长大,却极少有机会上山。直到十年浩劫期间,我才有了和八公山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当地有名的化工厂上班,而这座化工厂的主要原料就是煤和石膏。
每年春天,工厂都要从外地运送一大批石膏矿到厂里,这些石膏矿都被倾倒在距离厂区大约两里地的一块平地上,然后由一台大型推土机将其铺匀,整个过程非常壮观。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些被倾覆于地的石膏矿在太阳底下迅速风干,变成白色固体后竟像大理石那样坚硬,而且被挤压成小块后竟然可以做成佳肴!
在工厂附近有个小饭店,老板是个山东大汉,手艺非常不错,尤其是烧鱼和炖鹅,味道好极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去那里吃饭,由于身上带的钱不多,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点两份烧鲤鱼,要一盘豆芽菜,让老板娘给我们两个素面饼子。等鱼肉吃完后,我们几个便你一口我一口地将沾了汤汁的面粉饼子吃掉了。
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浪费,只知道好吃就行。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我逐渐意识到我们那一桌人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不恰当:两条鱼吃了整整一桌饭菜,四个大人两个小孩,肚子都吃得滚圆。更不应该的是这条鱼还是工人师傅们辛辛苦苦从远方运来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起来。于是后来无论到哪里吃饭,只要有人点菜肴,我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眼剩下的盘子有多大、数量是否足够,并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浪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