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接软球?

衡欢秀衡欢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声明一点,本文只谈接软球的技术,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这项运动,我们以后有空再慢慢探讨。 所谓“接软球”应该是指接旋转球吧. 下面进入正题 我们先来看看专业运动员是如何接旋转球的(就是接发球),因为接发球时双方都不主动发力,所以可以更清楚的看清楚接球动作。

以丁宁接孙颖莎的发球为例: 丁宁的接发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拉斜线到对面中路,对方必须退半步才能跳起来击球,这种对防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第二种是拉直线到对面中路,对方必须起跳才可能击到球,这种对进攻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无论哪种方式,接发球都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判断要准确。能较快的判别出球的旋转和线路,并快速作出反应。

第二,脚步要协调。左右脚的移动与身体的转向配合密切,否则就容易错过最佳击球时机或者来不及起跳。

第三,发力要集中。无论是上下肢、肘膝盖还是手腕手指都要做到尽量放松,只有发力集中才能保证最佳的击球效果。

第四,技术要到位。无论是搓、拨、削、劈刀都要求动作标准并加上一定的摩擦,只有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吃球感觉并且能将球留在场上。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往往很难将上述四点同时做好,因此经常看到他们在接旋转球的时候选择性地遗漏几点,要么判断失误比较多,要么步法跟不上,要么力量不足,要么不能控制好击球点...总之问题很多。

那作为非职业选手又该如何提高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多实践多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不断的接发球训练才能逐步提升自己对旋转球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其次要掌握基本要领。如前所述,接发球的动作虽然因人有所差异,但其实都可以归纳为几个基本的元素,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元素,并不断地练习运用,接发球的水平自然就会逐步提高。 最后还要注重比赛经验。在不断的比赛中试错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形成条件反射,最终提升实战水平。

夔妍夔妍优质答主

在一般相持中,有些选手为了破坏对手的击球节奏,在对手注意力不集中或正忙于相持的时候,突然加转并加转送个“软球”过来。这个球来得突然,旋转非常强烈且速度很低,来球弧线很高,给接球者以很大的压力。

很多运动员对此类球很不适应,出现忙乱不知所措、引拍滞后、拍型过偏、站位不合理等情况,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其实“软球”虽然不好接,只要有准确的判断,站位适宜,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也是容易上手的。

对“软球”上旋为主和上、下旋结合的两种类型,应对的方法也不同,下面一一做详细介绍。

先说第一种上旋为主的“软球”。

由于来球的速度慢、弧线高、旋转强,因此来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较长,碰到球拍后回弹速度很慢,所以上手还击比较困难,我们可采取搓、拉或劈长等技术。

搓、拉、劈长三种还击时引拍都要充分,身体向前移动重心要低,上身略向前倾,拍型比平时稍后仰一点,击球的中下部。

搓球时我们要加快挥拍的速度,尽量增加球与球拍的摩擦力,以增加回球的力量,使回球不过网且不出台。

拉球时,要注意加快身体向前移动的速度和加大引拍距离。击球时先向前移动重心然后在来球下降期用力向前上方击球,击球的中下部,以撞击为主,借球的反弹力回击。

劈长时,要注意加长引拍的距离,上身略前倾,重心降低,以腰为轴用力向前上方发力。击球时也要以撞击为主,多借来球的反弹力击球。

再说第二种上、下旋结合的“软球”。由于这类“软球”上、下旋复合较厉害,对转与逆旋转击球都会产生很大的弧线变化,处理起来比以上纯旋转的球要难,我们可根据来球上、下旋各自的旋转强弱采用搓、拉或劈长等技术。

此类“软球”上旋较强并带有较弱的下旋时,我们可搓,也可劈长,但不宜上手拉。搓球时要注意用球拍中上部摩擦球的中下部,加强手腕和大臂配合用力向上的提拉动作,增加摩擦力,以增加回球的力量和速度,使回球不过网,不出台;劈长时站位要适当上台,引拍距离要长,上身略前倾,重心尽量保持在前脚,发力时腰带手腕向前上方撞击球的中下部,击球重心要稳,以撞击为主,少摩擦,多借球的反弹力,保证回球又稳又狠,落点要长。

如果来球下旋较强并带有不太明显的上旋时,击球时可用加转搓或拉下旋。搓球时我们要注意增加手腕后仰动作,击球时加大向后的磨擦动作,多磨少托。多借助拍面后仰后的反弹力和向后的摩擦力加速回球。

由于我们增加了球向后的摩擦力,所以回球容易出右侧上旋翻转弧线,我们在击球时也要注意增加手腕发力向左下摩擦球的动作,增加球的侧下摩擦力,以防回球拐过分打不出台;接球时拉球,注意用一些上肢的力量加快向后的引拍速度,击球时增加小臂向后下方加速向前上方发力的击球动作,击球重心要稳,发力要猛。

最后要注意的是:“软球”由于加了很多转,且弧线高、速度快慢变化大,我们要注意准确的站在前三板近台好搓、拉球的最佳位置,注意提前判断来球性质,充分做好准备动作。在回球时一定要敢于出手,做到发腰、大臂、手腕,以撞击为主,多摩擦,少托球,尽量借球的反弹力减少自身用力。这样才能成功处理好此类“软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