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指什么生肖?

丰好丰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校”通“交”,有交往、结交之意。《礼记·檀弓下》中有“校射”“校书”之语,意即比划射箭和校对书籍。所以,“校”字的本意就是校对、纠正文字。 《周礼·春官·大师》中有记载“大师……教六诗:风、雅、颂,赋、比、兴也;教六舞:云门、大卷、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其中的“大风”就是《国风》,用音乐教化民众;“大雅”是《大雅》篇,用以祭祀;“小雅”则是《小雅》篇,用于宴饮。可见春秋时就有按照诗词内容是否“合韵”“合律”进行严格审定的习惯。

《汉书·艺文志》中也载有“古者,作者歌诗一章,必有所讽喻,可以移风易俗”的话头,说明在汉武帝时代,文章作成之后还必须校正音律。王逸注释《楚辞》时说屈原作品“上陈事功,下明善恶,引《诗经》、《洛神》以为比兴,故言则婉媚,行则谲诡。”这里的“事功”“善恶”其实就包含了文字、音韵和意义等内容在内。 宋朝以后,“校勘学”成了专门的学科,《四书校勘记叙》中说道“四书之名始于赵秉文《道园学古录》。他如《中庸》标题于篇首,《大学》标题于每段之首,《孟子》标题于每卷之首,自朱子始。”可见古人做学问是很细致的。

如今,互联网发达,电子书盛行,人们阅读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但是,电子阅读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无法校正文字。我十分推崇古书,因为古书几乎都是校勘稿。 例如,我手头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袁英、马积高先生写的《三国志集解》和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我对比着看,发现两者间用黑笔标注的地方都大同小异,说明这两个版本都很可靠。我又翻到裴松之注的序里找原文,发现裴松之原文里有好几处错误都被他们一一更正!很多注解类书籍都是如此,前人的著作虽然极其精良,但后人仍可以补其缺失之处,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后一个人把前一个人的成果接过,向前推进一小步。 我十分赞同古人留下的“勤学好问”“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朝乾夕惕”等成语。我小时候生活困窘,早上起床就能看到东方天际由鱼肚白变成亮堂堂的,我夜晚挑灯夜读直到天色将晚才睡下,这种勤勉好学的精神一直伴随我至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