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面酱好吃?
面酱,应该是老北京人饭桌上的常客了! 以前没有烤箱,也没有微波炉,想吃到酥脆的口感,就必须得用到灶台炉子。在夏天,人们把刚炒熟的芝麻用木勺捣碎,加入食盐,拌成芝麻盐;入冬以后,就用大锅煮卤,做成芝麻酱料。 用细密的纱布包裹好,用擀面杖压成糊状,在锅里摊成薄薄的芝麻酱饼。等到凉后切成薄片,和蒜汁儿、醋调和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的小菜了(参见《北京风俗图谱》)。
后来,有人把这个过程简化,省略掉蒸煮的过程,只用热油把芝麻、花生炸熟,再用石磨研磨成粉,加入食盐调成酱,这就是现在常见的花生酱、芝麻酱。 不过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那个没有烤箱,没有微波炉的年月里,妈妈用手扒出来的酱——黄豆酱。
我记忆里家里做的最多的酱,就是黄豆酱。每年夏天,妈妈都会做几罐子备用,做菜、蘸酱吃,都特别香! 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在夏天,把煮熟的黄豆沥干水分晾干,加入炒香的面粉调成面糊,放到蒸锅里面蒸熟,然后取出放到干净的容器当中,盖上盖子,让黄豆酱自然发酵。几天以后,表面有一层红色的菌丝,就可以吃了。 这道简单的菜肴,是童年里最深的记忆。每次吃饭,筷子都夹不起那薄薄的豆皮,但总是要把这层薄皮舔干净。 直到现在,我家还存着妈妈当年做的黄豆酱,已经换了好几个瓶子,但是味道依旧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