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五行中属什么?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宇宙万物的一员”;“人与宇宙是一有机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个侧面”,这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特理解,成为中医关于人体的“人与天地相应”整体观点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器官、肢体躯干、情志变化等归类为五种不同的功能系统,并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阐释这些系统之间的正常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这样,在五行的理论结构中,不仅赋予了人以天地之象,而且将人纳入到天地万物之中,构筑了一个“天地人”一体的大完整系统。
中医的五行学说,不但是用来阐释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以及它们与体表、体腔、孔窍等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联系,而且还可以用于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性。中医认为,在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保持着不断的运动变化和相对平衡,构成一个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的整体。同样,在人体中,肝、心、脾、肺、肾五脏及与其联属的皮、肉、筋、脉、骨,也构成一个在生理上相互滋生促进和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有机整体。而且,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将人体内的五脏功能系统和外界环境的木、火、土、金、水以及四时气候、地理方位、颜色、季节等相沟通,使之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