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NBA怎么回事?

鄂子石鄂子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个观点,可能不太成熟:

1、中国的体育产业是一个高度扭曲的市场——在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运动上重竞技轻职业化(甚至根本不想让这些项目职业化);而在羽毛球、网球等个人体能技巧性强的项目中全力发展职业体育并试图将其在国际社会上拿得出手。结果就是整个社会对于篮球这种对抗性强但集体意识浓重的球类运动的负面评价很高(认为这种运动暴力而且社会风气被带坏了),而网羽等相对对抗性不强的项目则饱受诟病:技术含量低、运动员待遇高。其实这是把足球和篮球当作橄榄球来看了……

2、中国的篮球群众基础是全球最好的之一,但这项运动在中国始终处于一个“没人玩”、“小孩子才玩”的状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专业体制的问题:中国球迷看篮球只看NBA,而普通老百姓接触到的篮球只有校园篮筐和高中的水平,导致一种误解就是认为打篮球的不懂打乒乓球羽毛球,认为打篮球的都是身体素质爆表的凶狠汉子。实际上,中国最高水平的3人篮球联赛CUBA的发展就深受这种错误观念影响:参加比赛的很多都是高二高三的球员,比赛打得非常激烈,经常有很多身体碰撞和恶犯,但由于整体水准限制,这种比赛观赏性很低。因此很多观众都是学校集体去看,一个人去都觉得没意思。反过来,NBA在国内火起来又使得人们认为打篮球的是非富即贵,是社会的渣滓…… 于是乎,一项本应是平民大众的体育运动在中国成为了中产阶级的标志,穷光蛋是不敢打篮球的,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3、关于篮球在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地位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由于中美两国文化传统上的差异造成的。中国社会更倾向于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和道德绑架,而美国的传统文化中更加推崇个体的价值和在自我表达方面的自由度。所以即便是在NCAA这样的高校体育联盟,虽然参赛的都是清一色穿着校服的形象(为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各个大学所穿的球队制服必须一样,连颜色都必须是统一的,例如杜克蓝蓝色,北卡天蓝色等等),但是每个学校的啦啦队却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她们可以穿比基尼给队员加油助威,或者像选美大赛那样一个个走秀。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大学生运动员比赛时旁边有穿着暴露的啦啦队不停刺激自己的荷尔蒙,恐怕许多运动员都会因此分神而导致表现不佳吧。然而美国民众却很接受这种情况,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支持我的队伍,你开心地为你队伍的喝彩,两厢欢喜,何乐不为呢!

龚裕毓龚裕毓优质答主

NBA作为全球最高水平的篮球职业联赛,其不仅有大量高质量、高娱乐性的赛事内容,还有无数篮球巨星的吸睛魅力,因此受到世界各地无数篮球迷的喜爱和追捧。在中国,NBA拥有广泛的球迷基础,随着20世纪90年代开始央视大规模转播NBA以来,NBA在中国的关注度一路走高,从1994年被转播的常规赛季仅有59场,到最高年份的 2005年,NBA在中国被电视转播的比赛场次高达183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各视频网站也纷纷加入直播NBA比赛的角逐中来,2014-2015赛季至2017-2018赛季的CCTV和微博两个平台的收视数据显示,微博平台的收视份额从35.25%一路飙升到81.52%,并且两个平台的总收视率从4.4%也增长到14.6%。

作为全球篮球运动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NBA进入中国以来,持续吸引着中国青少年投入到这项运动中,CBA联赛也迅速向NBA联盟靠拢,不断提升着自己硬件和软件实力,而大量中国小球员开始奔向美国,渴望在NBA球场上驰骋。

同时,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市场也开始成为NBA的目标。NBA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与中国接触,从1985年NBA全明星球员访华,到1997年NBA首次组织海外训练营,再到2004年“NBA中国赛”首秀,NBA在中国落地生根。作为体育运动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联赛,NBA的商业模式非常成熟,市场扩张的方式主要通过电视转播权销售、特许经营权销售、赞助广告开发、门票销售、娱乐和媒体内容开发、以及全球市场扩张开发等渠道进行,NBA在中国的发展路线也遵循了这个逻辑,通过在中国开展的诸多活动和赛事,以及与央视等传媒平台、李宁等体育用品商、康师傅等食品商的多项合作,将NBA全方位植入中国市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