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企业的政策?
1.国开行给中车融资,提供中长期信用贷款,利率5%以内;同时,开行的贷款成本也是最低的(4%左右) 2.财政部给中车注资30亿元,用于发展新能源客车和装备业务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上述资本金注入外,还有财政补贴(购车补贴+运营补贴)、购置优惠(免征车辆购置税)及充电设施补贴政策等。 按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投入约8万亿人民币建设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7.5万亿元将用于高铁和城轨交通项目建设,其余5000亿用于汽车工业及充电设施建设。 这笔30亿元的注资资金来自特殊拨款,是直接投资,享有一定收益。
由于该资金用于补充央企资产缺口,因此不存在市场风险。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中车旗下各大公司盈利水平正在逐步好转,但本次注入的30亿元资金来自于财政部,所获得的收益也将归国家所有。 如果将来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出现亏损时,很可能由财政部进行再次“输血”来填补漏洞。
除了无偿给予的资金帮助之外,此前财政部还授权国开行对中车集团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这相当于给中车集团提供了新的低利息来源渠道,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如山东青岛市政府拟以10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成立两家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697.SZ)作为新股东,分别从事混合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及生产、城市公交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及生产。
随着地方政府的这一举措,未来可能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对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一直坚持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和实现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我国正在积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包括修改后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在内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二)在法律、法规未加禁止,实行“业主制”管理的餐饮、美容美发、修理、文化娱乐等服务业领域,探索适合其经营特点的人格化、社区化管理模式,制定有关业主自律规范。
(三)在科技、文化领域,鼓励非公有制单位和个人在科技、文化领域独立兴办的产业或者经营。允许国有、民办的科技、文化机构相互参股,实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
(四)在法律、行政法规未做禁止规定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非公有制单位和个人兴办社会中介机构,并在机构设立、执业许可、业务承揽等方面逐步实行与国有资产同等待遇;允许其他中介服务、经济鉴证类社会团体发挥行业管理作用,鼓励、支持中介机构、鉴证类协会实行企业化管理。
(五)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联合和股份制改造;在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主体管理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领域,研究制订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产权交易的管理办法及其权利义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