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是五行什么?

宰梦梦宰梦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日,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日”字就像太阳的形状(见下图);小篆的“曰”则更像一个圆圈中间加一根竖线,不过这个竖线并不是太阳的轴,而是用来区分太阳与月亮的(见下图)。

所以从字形上看,日的五行应该是火,因为它是阳中之阳,而阳属木又生火。

但古人也认为日出日落有消长之意,而且白天的时间比黑夜的时间要短,因此日又属土。《说文解名》就说:“日,实也。一曰露旦曰明旦,破晓也。此二义说的都是“日”的消长属性。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比较好玩儿——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讲了一个故事说:

昔者黄帝作宫室,以避霜雪寒暑之刺,而以日月之所照,星辰之光辉相照临,故亦祀日而主之以辰。后帝使礼官执事以四时所祭为常,其卜日则用孟冬吉辰。周公定礼,以孟春祭日于东郊,以其始出也;仲夏祭地于南郊,以其方盛也;孟秋祭月于西郊,以其阴始盛而阳将穷也;季冬祭星于东方.以其阳气来复而夜益长也……按此,则古者一日四祀,各随其节气之义。然则一日而祀四物者何也? 盖日者,阴阳之总,万物之本,而四方之气各得焉。故日之为气最灵,而四方之神皆以日为名,所谓群神之长也。或云:天之阴阳,日与月为之德;人之阴阳,心与肾为之德。心与日同功,故心谓之日;肾与月同功,故肾谓之夜。是故日者,阳之道也;月者,阴之道也。是以圣人主以日而宾以月,立君臣以别上下之义也。 日出于东,而月出于西,阴阳相背而行,而往来不相接,惟天运而往复,故日与月常并行而不相舍也。

也就是说,上古时代一天之中祭祀四次,每次都和当令的天体有关联:春季孟月祭日在东边,秋季季月祭月在西边,夏季孟月祭地在南边,冬季季月祭星在东边。 而为什么是这四个呢?这是因为日、月、地、星的“气长”分别对应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运”。

最后罗愿得出结论说“日与月常并行而不相舍”是因为天地运转的缘故。这就有点扯了。 其实这里的四祀并不一定是祭祀,应该是一种观察方式才对。

隆政烨隆政烨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我也在找答案,之前看到一篇叫《中国古典哲学的“时间”观念》的文章(作者不详)里提到过这个,大意如下: “日”是太阳和天文学里的名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它被用来代表宇宙之“道”的。 由于古代的宇宙学、历法和天文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日”的认识,所以在研究这些领域的时候,“日”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了。 我认为古人认识到的世界是一个大圆圈(因为地球是在公转轨道上的一个点,所以每个位置都有对应的圆弧;同时地球本身在自转,又形成一个类似六角形的东西——这个图形叫做正弦曲线,它的每一个顶点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节气时间点),而这个圆形是以“日”作为起点和终点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从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被称为阳,而从冬至到春分这段时间被称为阴,而夏至到冬至这段时间就是阴阳交错的时间段,也就是所谓的“中”,即我们常说的“阴阳中”中的“中”(这里用的是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是古汉语表达方式),当然这是非常不精确的说法而已。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关于时间的概念,比如罗马人认为一年的开始是从冬至,结束于夏至,中间有春分秋分冬夏四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时间为中心的表达方式的例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