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明是什么意思?

鞠芯聪鞠芯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以阴阳五行的思想方式对自然现象进行归类的方法论。 “行”有“道路”、“运动方式”的意义;“五”是表示众多之义。所以“五行”也就是指五种“行”或五种运动方式。 那么这五种运动方式是什么呢?在《尚书·洪范》中说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这里的“润下”、“炎上”等是形容五行之气的运动方式,而“曲直”、“从革”、“稼穑”分别是形容五行之气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变化。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并且都是按着这样五种运动方式或者五种状态不断循环往复的。

人们也将这五行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以及五官——目、舌、口、鼻、耳。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肝者,将军之官也,其志忧(怒),其声呼,其状如弦,其色青……心火者,神明之官也,其志喜,其音言,其形如火,其色赤……”所以这就是五行的具体形象了,它好比是一个人的五行全息像。 当然这种理论被后来的道教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五方上帝”的说法,即东方青帝灵始大帝,主管春天万物生机;南方赤帝神农大帝,主管夏天万物的旺盛;中央黄帝轩辕大帝,主管四季交替;西方白帝少昊大帝,主管秋天万物收获;北方黑帝颛顼大帝,主管冬天万物休养生息。

涂琳帆涂琳帆优质答主

五行不明,是指五行的本气不足,不能充盈廓大、刚强果决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素问·气交变大论》:“五精所并,营中孤绝,血气离居。”此病机,多从五脏之气耗损,精血不足,失于充养而引起。如肺气不足,则声音小而欠于清亮,缺乏圆润饱满之象;脾气不足,则口唇肌肉萎缩,不能随意开合;胃气不足,则唇口干燥;肝气不足,则目涩减昏;肾气不足,则两耳失于听觉。此五者,均属五脏之气不足,外应于口、目、耳之病机。临床上,五脏之气不足,不但是引起“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等病证的关键,还可影响脏腑之精,使“五精失守”而见眩晕等症状,如《素问·调经论》所说:“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五脏和,七窍利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