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烟是什么生肖?
应该是鸡。“过云烟”指的其实是“鸡飞蛋打”这个成语,形容一场空。 首先我们来看“烟云”二字。“烟”是指烟雾、烟气等,而“云”指的是云朵、乌云等。那这两个词汇的起源分别是什么呢? “烟”最初写作“祲”,《说文》释“祲”为“上疾气也”,也就是天上的云气,多用来比喻不祥之气或灾祸来临前的征兆。 而“云”字本义是指天上聚集的水汽,《淮南子·天文训》中有“结而为云”的说法,这里说的云其实就是水汽凝成的小水珠。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烟云”两个字的原始含义——天空中的雾气和水汽。不过,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悬浮颗粒,因此古人眼中的“烟云”其实和现在的雾霾近似。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空中布满了危险的雾霾,好像灾难即将到来一样。 那么为什么要说“鸡飞蛋打”呢?这就要提到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了。
先秦时期,人们主要依靠观看日影来估算时间,在太阳下立一个竿,在竹木上标记太阳的投影,当投影到达某个位置时,就表示某个时辰到了。这种计时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并不精确。到了汉代,出现了利用滴漏计时的工具。而宋代则出现了机械时钟,不过这些精密的计时器只有官衙和富贵人家里才有。
普通百姓日常依据的是燃香计时,一根香的时间分为四个时辰,每个时辰燃烧的长度是不同的,早上卯时(7点到9点),一小时烧完;卯时中间一个小时,半个时辰烧完;正午午时(11点到13点),一小时烧完;末时(15点到17点),半个小时烧完;日落酉时(17点到19点),一小时烧完;人定亥时(21点到23点),45分钟烧完;夜晚子时(0点到2点),一小时烧完;凌晨丑时(1点到3点),45分钟烧完。
这么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自然会产生很多俗语,如“未时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寅吃卯粮”(早年的借贷行为是在新粮下来以后偿还旧账,把今年的新粮算作利息,故有这句谚语,意为提前支取)等等,而“鸡飞蛋打”就是这个计时系统的衍生品。 在上列各个时间区间里,“鸡飞”一般出现在“未时三刻”之前,而“蛋打”一般发生在“人定亥时”之后。也就是说,“鸡飞蛋打”这个谚语所描述的过程是,从下午一点半到晚十点,这一段时间内,灾难可能降临。 当然,这里的“鸡”并不是真的指“鸡”这个动物。在中国古代,“鸡”字有两个读音,jī和xì,当“鸡”读作jī时有“早晨”之意,读作xì时则有“临近、差不多”的意思。“鸡飞蛋打”里的“鸡”就是读作xì。这个词现在常用作“一败涂地”“全部完蛋”的隐晦说法,并逐渐演化成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