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胡子是种的吗?
这个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1. 先区分概念,“蓄胡须”和“留胡须”不是一个意思。 “蓄胡须”是从古至今对于男子容貌的审美标准中一直存在的;《诗经·郑风·叔于田》云:“叔兮叔兮,其柳下惠兮。”注:“美称也。”而“留胡须”则是一种服饰的选择——明代士大夫有在腮帮子两边留出鬓发的习惯(如下图),清初的剃发令才统一了男子的发型,把鬓发给除掉了。也就是说以前的士大夫是“留胡须”的。
2. 再来说“种的”的问题。 现在对于“种的”的理解普遍偏向于遗传基因。但是其实古代对于“种”的理解更多元化一些。比如《礼记·檀弓下》有“有虞氏,丧期三百辰,舜卒,文王葬之。若舜而不死,文王而不葬,吾何以得寿此?有虞氏,天下之所以顺服者何故?丧乱哀戚殊于死生之间,此皆神之所种也。”——这里的“种”是祭祀的意思。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君伐秦,秦孝公送卫鞅于武关,曰:‘寡人听君,国可保乎?’对曰:‘可!愿君休士卒以须我,君亦知之矣。’……于是秦孝公归卫鞅,鞅相秦十年,秦民五倍其初。”——这里的“种”指耕种、播种的意思。
3. 最后说回题目。 按照现在的观点,明星们的“胡须”当然是可以种植的——“种植胡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名词。然而古代的“蓄胡须”却不是一种装饰或者一种潮流能解释清楚的。
首先因为“蓄胡须”是仪容仪表的一部分,所以当然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方式之一;其次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蓄胡须”似乎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见《周礼·春官·巾车》“凡祭、享、朝、暮,天子乘玉辂,驾六马……”注“天子之五辂,大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各有玉、金、象、革、木之属,谓之以辂载也。”),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被展示”的方式。 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蓄胡须”定义为一种礼仪比较好。至于这种礼仪是在世俗还是在宗教语境下进行,则要取决于历史时期和在文学作品中具体分析了。不过不论怎么定义,“蓄胡须”作为一种礼仪,是古今中外男性都不得不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