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蹚”,是一个会意字。从水,从堂,表示人在水里走,本义就是“趟水”、“涉水”。 《说文》:“蹚,徒郎切,水行也。一曰渡也。”“徒郎切”表明“蹚”字的发音,古音是tāng。
关于这个字形,段玉裁注解说得很清楚:“从水,从堂。谓人之足在水上而行;一曰蹈,即今之踏,亦谓之行。引申为凡度涉曰蹚。”所以,作为动词的“蹚”,有“涉水”、“渡水”的意思,也可以指“走在水中”(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趟水”),还可以指“用脚踩(使液体流动)”——这些意思都有古汉语证据。
不过,“蹚”字最常用的意思却是“量词”,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趟”。这主要见于北方方言,用于计量的对象多是“人”或“腿”的活动。例如:他蹚了一趟水(他趟过水);蹚了三遍没找到(他蹚了三遍没找到)。
五行,亦作“五行政”,指的是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那就是木、火、土、金和水,这就是所谓的“五行”。五者互相滋生、互相制约而构成一个系统,同时又应用于宇宙万物。而中国字由偏旁和部首构成,偏旁部首都属于“形”之范畴,因此中国字就属五行中的“木”。木没有火不行,所以每个字的笔划中还蕴藏着火。而字义属于“信息”,是“金”,所以每个中国字的笔划都是“土”,可以看成是“金土合金”;而信息要靠笔划空间来传递,所以这个空间就是“水”,这个空间也可以理解是字义流动的场所。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声旁,形旁和义旁组成的,每个字的形旁和义旁所属的五行不同,所代表的字义和属性也不同,具体到每个人的名字,分析它的字义五行固然重要,但是,字的本身以及组成字的笔划中也存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
1、字义五行。
2、形,音五行。
3、笔划五行。
4、形旁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