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哲字怎么解释?

甘怀忠甘怀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时人们对事物分类的思想工具。这种思想流传久远且影响广泛,至今人们仍在使用它。 在古代中国,人们将世界上的事物归为五大类——土、金、水、火、木——“五行为天地之数,万物之体备于其中矣。”(《礼记•月令》)这五个类别对应着五行中的五种元素——土对应着脾,金对应着肺,水对应着肾,火对应着心,木对应着肝。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体内真的有土、有木等等……而是说五脏具有五种功能,它们分别承载了这五种元素的特性并体现了这些特性的阴阳属性。因此中医理论中常说“培土生金”“滋水涵木”“宜泄心火”“暖土滋水”“泻热保土”……就是引导人体内的元素合理流动,保持相对平衡——这也是“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之一。

除了人体之外,自然界的事物也被归纳到了这五行之中。 “天之行数五十,起于甲,甲属木;地之行数六十,起于子,子属水……”(《尚书•洪范》)每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属于一个地支,而每一个地支都有一个对应的五行属性,如子时属水,丑时属土等等。。。

在时间上,白天和夜晚被划分为12个时间段,每段12个小时,称为“时辰”。每个时辰各有“天干”与“地支”一个组合,总共864个组合。由于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期和时刻,所以天干地支也被称作“甲子”或“干支”。 随着历史的推移,干和支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开始时是支在前,干在后;后来,支的前面加了表示位置的数字,而干的位置不变,变成了“甲丙戊庚壬”在前面,“乙丁己癸辛”在后面。所以,现在常说的“生辰八字”,其实是指“生日”的“时辰”,即现在的农历生日。

郑轩然郑轩然优质答主

金:古人对金属的泛称,人们很早就发现金属具有可铸造成型和坚固锋利的双重特性,并把它归结为“金性”。引申而言,凡是体现出“金性”的事物和现象(如刚毅、坚韧、肃杀以及白色的五等)都带有“金行”,属于“西方”。“金”为五材之首,在五行中主“收”,代表一个阶段的终结。

木:古人对植物的泛称,人们由种子到参天大树的生长过程,发现植物具有不断生长,枝叶繁荣的特性,并把它归结为“木性”。引申而言,凡是体现出“木性”的事物和现象(如生长、宏大以及青色等)都带有“木行”,属于“东方”。“木”在五行中主“生”,代表一个阶段的开始。

水:古人对“五方之水”的泛称,人们从“春水润物无声和江河奔腾到海不复返”的运动中,发现水具有寒冷沉静、滋润和承载万物的特性,并把它归结为“水性”。引申而言,凡是体现出“水性”的事物和现象(如寒冷、沉静、重落下滑以及黑色等)都带有“水行”,属于“北方”。“水”在五行中主“润下”,代表运动的源头。

火:古人对“五方之火”的泛称,人们从薪柴的燃烧、太阳的运行和人类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火”具有温热、就上、明亮的特性,并把它归结为“火性”。引申而言,凡是体现出“火性”的事物和现象(如温暑、炎热、明亮、干燥、炎上等等以及红色等)都带有“火行”,属于“南方”。“火”在五行中主“炎上”,代表一个阶段的活跃。

土:古人对泥土的泛称,人们从泥土具有生成承载万物的特性,尤其是五谷必须生长在泥土之中才能维系人的生命,发现“土”有承载和生成的双重特性,并把它归结为“土性”。引申而言,凡是体现出“土性”的事物和现象(如生长、升发、丰满以及黄色等)都带有“土行”,属于“中央”。“土”在五行中主“稼穑”,“稼”为种植五谷,“穑”为收获果实。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古代的五行家认为,这五种物质的特征、功能分别具有“金曰从革”、“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曰稼穑”。“从革”的意思是“顺而变革”,引申为具有“金性”的事物都具有强硬、锐利、多变和肃杀的特性;“曲直”的意思是“弯曲、伸直”,引申为具有“木性”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生机勃勃、枝叶纵横的特性;“润下”的意思是“滋润和向下运动”,引申为具有“水性”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寒冷而向下运动的特性;“炎上”指“热而向上运动”,引申为具有“火性”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温热而向上运行的特性;“稼穑”的意思是“种植和收获谷物”,引申为具有“土性”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生化、承载和受纳的特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