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五行是什么命?
公元187~220年,中国进入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道教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国家的认可、儒家出现了“无为”思潮以及“谶纬”之学,佛教也得到传播。 这一转折点与东汉末年五铢钱贬值有密切的关系。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原地区铸币权一直掌握在国家手中。到了东汉末年,由于财政支出增加和货币流通量猛增,国家铸币能力已经无法适应需求。于是,私铸钱币之风盛行,各地盗铸钱者不计其数。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在民间出现了“左道横行、邪伪蜂起”的谶纬之学和神仙方士之术。它们或者借托鬼神以言事,或者假称天命而更改王朝气运,或者宣扬升仙而追求长生不老,从而迎合了人们渴望摆脱现实困境的心理,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在这种大潮流下,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这些“左道”之术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首先来说,“谶纬”之学中的“纬”指的是汉代至今仍在流传的七纬——《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周礼》和《公羊传》。但是,除了这七纬之外的一切典籍都被视为歪门邪道。其实,这正是汉儒尊经崇古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次来说,民间宗教大多是由西域或东北的少数民族传入。比如流行后汉时期的仙人食金饮玉之说(见于《后汉书·逸民列传》)便是由匈奴人薰仁传入;而南北朝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后世道教徒奉为祖师,据说是受到西北羌族宗教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正是外来的文化冲击才导致了东汉末年以后“左道”盛行,包括神仙方士和谶纬之学在内,纷纷著书立说,大行其道。[1]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虽然正史中对于这一时期的“左道”之术多有指责之语,但是,在历史上,这些“左道”之术的确起到了调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因为,首先这些理论大多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纲常伦理,具有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其次许多“左道”之术其实都具有调节经济的实质内容,如“无为而治”和“节用爱人”便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实践的效果。无论是官方还是民众,都对这些来自“左道”的思想文化予以一定的认同和借鉴。所以说,“左道”之术对后世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2] 那么,既然“左道”之术的影响如此之大,为啥还要把关注点仅仅停留在关羽身上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史料有限,我们无法将视野投放到整个社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关羽本人兼具武圣和人仙的双重身份,能够超越朝代限制而广受大众敬仰。所以,我们也就得以借助他的特殊身份来观察这一历史现象的一个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