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考研考什么?
1.构造地貌 (1)沉积相分析,主要根据岩相古地理图及岩心、露头等资料,对研究区内的沉积相进行划分;然后以沉积相为单位探讨各沉积相的展布及变化规律以及对构造的影响和构造对岩石沉积的控制作用等。具体包括:①沉积相空间分布规律;②各沉积相与构造的关系③沉积相的形成条件以及控制因素;④沉积相发育演化史及古地理变迁过程等等。
(2)沉积物粒度分析,主要是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如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态、峰态等来反演沉积环境的变化,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来推测构造地貌的发展演变历程等。一般可得到如下成果:①各个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②不同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化与构造作用的相互关系;③确定断层的年代及活动强度等。
(3)构造地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地貌调查及区域构造图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的地形起伏、沟谷密度、高差、坡度的变化,总结其变化的规律并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二是通过对区域构造的分析研究,推断出该区构造活动的强度、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重要构造信息。
2.沉积建造 (1)沉积层序地层分析,首先利用测年等资料建立研究区地层的绝对年龄谱;然后根据生物组合、岩性旋回、沉积相等的变化确定地层的层序界面,并详细分析这些界面附近岩性、厚度等的突变或渐变特点来确定其界面性质,最后建立完整的地层层序柱状图,从而为古地理恢复提供基础依据,也为研究区的构造发展演化史提供参考。
(2)古海洋环境分析,由于沉积建造是古气候、古生态及古地理的综合性反映,因此可以通过对沉积建造的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进一步推测构造地貌的发展状况。
3.构造-岩浆活动 通过对该区岩浆侵入体、岩浆岩、矿床及围岩变形等现象的研究,可以初步推断该区的构造活动情况及成因机制,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的演化历史。
4.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解释 (1)重力异常数据解释,采用层状均一介质模型对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模拟,并根据实测地形进行校正,从而求解出研究区基底面深度、基岩埋深、第四纪覆盖厚度、基底构造特征等地质要素,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航磁异常数据解释,运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反演,获得研究区基底构造及其分布、基底深部地质结构等信息,并与已有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研究区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原因、演化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