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是成语吗?
形形色色[chénɡ chénɡ sè sè] 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 ”是不是成语呢?这是个有趣也很有争议的问题。“色色”是“种类”的意思,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形”和“色”都是表类别的,古人写文章讲求精练,所以一般不会连用。所以“形形色色”虽然是个“词”,但是从古汉语的角度讲,它不符合语法要求,所以不是成语,最多算个现代表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文人有意识地去尝试各种语言创新和试验,“形形色色”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色”字也是“种类”之意的一个训释义项。《论语·阳货》“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居数月,易之,又数月,革之。乃至行三年之政,何也?”何晏注引《鲁语》:“政贵有恒,‘易’字为‘革’。三年,正几乱之事。”“正几乱之事”就是“平定将要发生动乱的事情”。正”是“治理”的意思,是个动词,而与“治理”相关的事情要由“政”来表示才是合乎语法规范的,所以必须改为“政”,不能用“几”来替代。“几”本指古代的凭几(形体类似于小板凳,但是只有一张几面,几下没有腿,下面有底托架起几面,可以倚靠着身体休息所用),引申为事物的细微征兆。所以“几乱”是说还未发生或刚苗头显露还未扩散的混乱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