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五行属什么?
“璩”字的五行属性为木,姓名学笔画12画。 《姓氏寻源》记载: “璩”字,郑氏、王姓所自出; 《汉书·宣帝纪》作“渠”,注:“旧音居宜切,又如余切。”;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亦载: “俗本或作‘渠’,非是,今正之。”;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引应劭语: “‘渠’今作‘璩’。” 同时,颜师古还指出汉代刘向的《别录》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把《荀子》的作者“荀卿”误作“孙卿”,并说“孙卿即荀彧也。‘彧’今文字即是‘喻’矣。”“喻”即“琚”,也是对的。由此可知在汉代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璩”的读音是有定论的。
然而到了宋代,《广韵》却出现两种不同的读音,一个是渠宜切(jūyī),一个是朱主切(zhū zhù)。其实这两种切音都可溯源至晋代学者郭璞在注释《水经》时所用的两则典故,其中一则是南朝梁代学者萧该引用的,见《水经注疏》,兹摘抄如下: “其字虽异,古今声转,都是鱼韵平声,如‘都’‘湖’之类。今俗别作‘居’‘胡’者,误也。” 从上述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居”、“胡”是“璩”字的另一种读音,且这种读音一直延续到现在。 但问题是这种读法并无历代典籍记载可考,完全是后人的臆测,且这种臆测明显带有民间色彩,而并非官方认定的读音。
至于现代字典所采用的读音,则是建国以后语文工作者根据普通话读音标写的。因为“琚”字在普通话中读ju(第一声),所以“璩”字也就跟着念qu(第一声)了。但这种读音是毫无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