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拇指内收怎么办?
说到拇指内收,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拇指内收也就是我们的拇指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握住拳头或是出现紧张状况。但是对于一些婴儿而言,出现拇指内收的状况是他们不能够自主控制的,而且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就很容易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所以家长朋友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个状况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拇指内收症是指在婴幼儿时期拇指不能自主地伸开,常处于内收握拳状态。严重时,拇指甚至不能与桡侧面(手掌向上时,拇指侧靠近臂的位置)接触。由于拇指内收,致使食指顶着大拇指,在走路时发出叽咯叽咯的响声。严重者,前臂与小臂的形成达到180度的程度,两臂向前平举时,无法靠拢。
引起儿童拇指内收的原因:
1、痉挛性麻痹:这种指挛症又称唐氏综合征,多伴有智力低下,拇指内收,拳曲,还可出现食指与中指痉挛,使指掌关节不能伸直,小鱼际萎缩凹陷,掌心呈现鸟掌状。本病进行性发展,可逐渐出现智能及运动迟缓,肌肉萎缩,腹部膨隆,臀部增厚,膝曲,双脚内侧着地,呈马蹄足或足外翻,手指屈曲,拇指内收。
2、中枢性瘫痪:两侧大脑病损,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萎缩及大脑发育不全等病变,出现对侧偏瘫,包括拇指内收在内的其它运动障碍。可采用理疗、按摩、针刺、矫正鞋靴及手术治疗等调节。
3、智能障碍:如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宫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重症黄疸并与脑损伤等,也可出现拇指内收等不良姿势。
指挛综合征,又叫拇指内收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以拇指内收、四指呈屈曲状态,掌指关节和活动关节的伸展运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常呈呆傻面容,拇指内收,腕部及手部四肢明显萎缩,指腹呈球状,掌指尖切脉横线浅,指甲边缘似虫蚀状,行走步态不稳,有僵直特征。
本症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基本上可以诊断,除外一些其它疾病,如肌腱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拇指内收,脑炎后遗症,拇指外侧神经瘤等引起的拇指过于灵活,智力障碍引起的拇指内收等。必要时作头部CT及基因检测(DNA探针测定)可做诊断依据。
婴儿拇指内收怎么办?
1、在出生后:可以牵拉弓形通过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经常给予孩子一些刺激,促使大脑功能的完善,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做诊疗,跟医生说明孩子其他身体的体征与发育来加以确诊。
2、在平时:需要多与孩子做手指相关的游戏来强化他们的手指关节,并逐步帮助孩子打开拳头。可以轻轻地揪、拉孩子的拇指,但应该注意避免疲劳拉拽。当孩子逐渐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水族剪刀动作时,家长可以教他们做一些进一步的难度更高的动作,例如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等。
3、在两岁时:如果“拇指紧紧症”未被治愈,孩子到2岁时拇指仍然不能完全伸展,则需要寻求医生的治疗解决方案,因为这种情况可能预示着大脑存在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没能及时治疗,儿童可能会表现为智力迟钝、动作和感觉过于敏感、患有语言或嗅觉痴呆,或者出现某些心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