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大耳贴子是什么?

郦玲芸郦玲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炸酱面”,曾经作为北京人最出名的小吃之一,如今却渐渐被“涮羊肉”所取代。关于“炸酱面”的故事,恐怕人人都知道,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想了解的亲,请移步百度。 今天要说的是另一种与“炸酱面”齐名的老北京小吃—— “炒肝儿” (也有人叫炒肉)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过年一定少不了要吃炒肝儿;而对于新北京人来说,则是最受争议的小吃之一。很多人接受不了那股味道。

在老北京的饭馆之中,有一类属于“菜馆子”,一类叫做“杂拌儿”;炒肝儿一般出现在“杂拌儿”之中。所谓“杂拌儿”,就是什么都有,什么能挣钱什么的都卖的“小饭桌”。 现在的新北京人一听到“杂拌儿”这两个字,肯定觉得这必是卫生条件极差的地方,其实不然。

早在民国的时候,北京城内就有不少经营“杂拌儿”的饭馆,它们讲究“干净”、“利落”、“水多”,比如著名的“李泉餐厅”。 “水多”指的是“杂拌儿”里的汤比较多。而“汤多”的另一个好处便是能够就着骨头汤喝粥。要知道,民国时候的老北京人可是极其注重养生的,他们不仅早晚都要喝上一碗粥,而且喜欢在粥里“捞油”(相当于现在的泡饭)。能喝汤的“杂拌儿”才是正宗。 说到“炒肝儿”的制作方法,其实也颇有意思。因为它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熬”,二是“炒”。

先说“熬”,用“熬”字可能不太恰当,应该是“煮”。把买回来的肥猪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加水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蒜苗,加点酱油和醋,煮熟了就算完成了第一步。

这个“熬”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去腥提香。 至于第二步骤的“炒”就更不用说了。先把做好的卤汁倒入锅中,再把切好末的肝和肠放进去,加一点淀粉勾芡一下,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肝儿就好了。

过去老北京人在冬天特别喜欢吃炒肝儿配焦圈儿。现在的人则更多选择吃拌饭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