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是什么生肖?
郑卫之音这个词语出自于《礼记·乐记》,原文是“郑声之衰,盖周武王伐纣之时,殷人之音玄冥”。意思是说周的乐器声音偏中正平和,而殷商的乐器声音偏玄远幽暗。那么什么是周易所说的殷商之音呢?《汉书·五行志》中说的是“殷道富比室,满车马”,这意思是说殷商的乐曲旋律丰富多彩、充满激情。
我们知道周朝是继承商朝而来的,周人当然会承袭殷商的一些文化传统,包括音乐也应当会有类似之处。然而周代之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其原因在于他们虽然继承了殷商的很多传统文化,但是能克制自己,有节制的去使用这些文化,没有让这些文化和习俗走上极邪的道路。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节制:在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周朝的贵族男子到七岁就要在自己的房间摆上祭祀的神器,每天早晚都要敬拜。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在郊外举行大型的祭祀典礼。每季的开始也要举行告祭。每年的正月还要举行大祀。虽然周礼规定得相当细致全面,然而周人的祭祀还是相当节俭的。这一点和后来那些极度奢华的祭祀仪式完全不同,比如汉代的祭祀几乎可以用铺张浪费来形容。
同样,周代的乐舞也是相对简约的,不像殷商那样疯狂。周代的乐官制度也十分严格,天子的乐官叫“大司乐”,负责管理天子所有的乐工,天子有自己的专属乐团,人数大概三百人左右,而诸侯的王室乐团人数大约一百五十人左右。这些乐工的来源及其尊贵,都是贵族子弟,从小就要学习和练习各种乐舞,并且要能够熟记背诵相关的乐章。
周王朝建立初期,天下并未完全统一,所以用乐仍然有一定的约束。到了周夷王时期,由于周王室强大起来,开始推行王道,于是礼乐开始更加规范,以至于到了严苛的程度。当时天子如果出巡的话,前面必须要由太师引领,太师手执节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如果遇有道路不修、桥梁毁损的情况,太师要当场批评责骂主持此项工程的官员。
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周厉王喜欢歌舞宴饮,而且越玩越high,于是大臣们便制作了一根象牙制成的筷子给厉王以示警示,结果这玩意儿成了劝谏的最高规格,可见周代的礼仪之繁复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