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是指什么生肖?
“园丁”应该是个比喻,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做出积极贡献的作家和诗人。这个称谓最早可能出现在《尚书·舜典》中,其中有云:“舜曰:‘禹!汝平水土,惟勤;厥后予靖。’……帝曰:‘俞!禹,汝往哉!’师禹之绩,昭示后人。”这里的“平水土”就是治水,而“土”在古代与“禾”相通,所以治水也就是治田,“平土地”也就是“平田地”的意思。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这种文明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天子”或“皇帝”。中国的皇权不仅来自祖先神灵的直接授予(即“天命”说),还来自于他象征性的“耕作”或者“除草”。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的时候,天子总要亲自耕作以告祭祖先,同时表示他要像神农氏那样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伐纣,……既渡河,西行。……至盟津,周公旦恐,曰:‘吾父子为殷臣久矣,今遭乱世,国无定臣。’”意思是说,他们这次出征就像耕耘后的除草一样,是去除荆棘和荒草,是大有功的。
历代帝王都重视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亲自耕作以示勤劳,另一方面要给农民更多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加重他们的负担。《汉书·文帝纪》记载,汉朝初年,由于连年征战,社会经济非常落后,“百姓寡,田野辟,户不足百,于今六七年之间,田畴荒芜,无复修治,弃捐井灶,无有烟火。”于是文帝下诏让他们及时“耕作”,以便使“百姓饥饱之多薄”能够有所改善。
除了注重农业生产之外,中国还有一个独有的传统,那就是重视图书文化和教育的传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述而不作”的说法。意思是读书人只负责传递前人的思想,自己不创作。这一方面孔子是典范性人物。孔子之所以被后世尊为“文宣王”,就是因为他在传承文化上有很大的贡献。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提倡读经,使得文化教育进一步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中国自古就有“文人治国”“读书人得天下”的说法。那些通过辛勤耕耘和苦读考取功名的人常常被称颂为“士子”“书生”等。这些都与“耕种”的象征意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