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肖是什么生肖?
《庄子·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记载。这里的神人,即是衣肖的形象原型。 在后世流传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变成了一只兔子,然后有月兔捣药、玉兔捣香等传说,而玉兔其实是月宫中掌管桂树的兔儿仙子。
汉代画像石中有不少衣冠楚楚,执杖而行的人首兔身像,这应该是衣肖的原形,不过,在汉唐之际,这个人首兔身的形象并不是月亮上的广寒宫的主宰者。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月中蟾蜍”的典故(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将嫦娥变成了月中蟾蜍。这种变化应该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关。因为月中阴影移动的情况和蟾蜍在草丛里爬行十分相似。到了唐代,李白诗“白兔捣药秋复春”中的白兔便成了月中蟾蜍了。 而宋代苏辙《明月篇·序》中说:“凡月出至晦,其形无不一也……惟兔魄最明,而人君之明独不若彼。然而兔魄才如新钩,人君之明久照天下,此其所以异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月宫殿》中也说:“月宫一宫殿也,以银为阶,冰盘大小无碍,光明洁静,常有八万四千盏明灯,每月初一出,照耀遍彻上下。中有一大圆池,池底涌出温泉一股,其热如汤。周围有三条桥道,可通小舟。池边植有桂花树二株。”由此看来,在元代的时候,人们已经认定月宫的主人是兔。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做生意遭逢奸妾”中就写了这样的情节:“当下两个公人带着蒋兴哥行至半路,天色已晚。原是中秋佳节,月色皎洁。两个公人带着兴哥,赶路不及,投宿一家客店。”可见,在明代,人们已经习惯把月宫的主人称为“兔”或者“兔儿”了。 那么,为什么月亮又要叫做“太阴”呢?这就涉及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世界,这些世界都有相应的自然现象作对应。太阳属于阳,月亮属于阴。月中有阳,故称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