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之乡是哪里?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但发展于欧洲,普及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国内涌现出非常多的乒乓球爱好者并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选手。
自1966年日本公开赛(后改为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以来,累计参赛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男选手近280人,女选手逾700人。从1974年起,每年参加的国内外比赛的人数和次数都保持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顶峰,此后开始逐步下滑,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由于参赛人员多、比赛级别高且频繁,加上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水平很高而身材偏矮,因此形成了“以小打大”的独特风格。
日本的乒乓球俱乐部数量一直很多,以东京都为例,有大约3000家。全国每年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多达上百个,参加的人数更是多到难以统计。 在日本,不论是大学还是公司,甚至是街头巷尾的社团,都会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乒乓球比赛。上至高官,下至平民,都对乒乓球青睐有加。各种各样的民间乒乓球大赛也层出不穷。
吉林省辽源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羽毛球之乡,中国足球之乡,中国煤矿机制造之乡。辽源还是世界乒乓球冠军兰绍玉和王皓的故乡,素有“乒乓之国”之美称。
辽源乒乓球运动开展有50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普及,有坚实的群众基础。1953年辽源市少年体校就开始开展这项运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三人次获得过全国锦标赛单打冠军,1978年兰绍玉在印度新德里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上,为中国队获得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立下汗马功劳。同年获第三届曼谷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成为吉林省乃至中国第一个获得亚运会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被冠以乒坛“一姐”、“常胜将军”、“无敌手”、“世界皇后”,1981年兰绍玉第一次参加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世乒赛,独取三枚金牌,为我国实现在世乒赛团体冠军零的突破和囊括世乒赛七项金牌立下不朽功勋。1990年王皓进入辽源市少年体校,1996年入选国家二队,2000年入选国家一队。2004年获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世界杯团体冠军,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单亚军、男双冠军。2005年获全运会男团冠军、全锦赛混双冠军。2006年获得国际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男单冠军,世界杯团体冠军,亚运会男双冠军、世界杯团体冠军。作为主力队员先后获得中国第一支世界乒坛“大满贯”团队和“世界军团”。近年来,辽源为国家、省和部队输送乒乓球专业运动员150多人,其中入选国家二队、女青队运动员多人,获全国赛团体、单打冠军多次,获地方冠军多次。目前,辽源籍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带教习乒乓球的学生50余人。仅东辽县就涌现乒乓球运动员近100人,全县有80%的业余体校学员坚持常年习练,在全县中小学校学生中乒乓球运动普及率达90%以上,有60%的学生接受了乒乓球业余训练。由于成绩显著,辽源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吉林省体育局的高度重视,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98年被国家体总局列为乒乓球项目训练重点指导城市,2003年辽源乒乓球运动员王皓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东辽县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乒乓球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