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原指古代中国阴阳家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后来道家引入哲学范畴,把“五行”理解为宇宙间五种最基本的关系形态,即“五行相生”“五行相克”。 “相生”就是说它们之间相互滋生、助长: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则指彼此制约、克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个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构成的。 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运行变化也是如此。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就是通过观察和体会体内气的变化状态来判断病症所在。
现代科学也证明,人体五臓之气确实存在着“相生”或“相克”的物质基础。 中国古人用五行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多样性,是朴素的辩证法的体现。它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性、预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是有益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猜测的成分。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五种物质,它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五行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时期,到战国末年(公元前3世纪)系统化为一种朴素的唯物论体系。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以木、火、土、金、水五气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不同元素,五行各有相生相胜之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互相推移,不断运动,形成“五行相推而五行生焉”的机制,从而产生了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医药学、农学、军事、建筑、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对中医在脏腑、经络学说和诊断、治疗中的“五行归类”,提供了理论根据。五行的说法流行于东方亚洲,日本、朝鲜、越南等也流行“五行”说法,它对于这些地区的哲学思想、文化教育、医学建筑等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在五行的理论中,凡是具有发生、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在中医学理论中,把人体的脏腑组织都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特性来概括人体五脏的功能特点,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自然环境也作了五类划分,并归属于五行。如五方、五气、五味、五色等。这样,分别将人体的五脏及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色、五味、五体、五官、七情等分别归属于五行。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跟四季是相通的,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例如,春季如果肝火太旺,就容易导致心火上炎,引发心系疾病;春季因是肝火太旺,因此饮食方面就应多吃青绿色食物、如菠菜、白菜、西兰花等,养肝补肝。
中医五行学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属性及相互关系,阐释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及统一规律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哲学基础。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及生克制化规律来阐释人体的五大功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用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思维方法。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对古代哲学、天文学、历法学。乐律学、兵法、术数等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对古代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