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属五行什么?
首先,我们得从《周易》的“象”开始说起;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阴阳演化,生四象(四时),四象衍生,成八卦。每一卦都对应着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每一种现象都有其对应的卦象、爻象以描述它。如天在上为乾,地为在下为坤……而人在中间,所以为中庸。 《说卦传》中说道: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称乎长子。巽一阴承乎少阳之上,故称乎长女。坎月之象,位在中央,故称乎中男。离日之象,位置南方,故称乎中女。艮为止,故称乎少男。兑为悦,故称乎少女。”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万物,皆有两性、阴阳、正负之别,因此都可以用《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来划分描述。
《说卦传》又道:“乾坤,其易之缊邪?”意思是乾坤两卦,是《周易》阴阳之道存在的根本吗? 孔子回答说:“乾坤,其易之緼邪?且夫乾,天下之至健,德行敦厚,好行大节,无所违迕,故曰元。坤,至静,德行质朴,顺承无疆。取法于坤,故曰母。” 可见乾坤两卦,是万物的本原。
其次,我们来讲讲汉代的五行学说: 汉儒继承了春秋战国时的五行观念,并加以发展。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同时每一个五行还具备阴阳的区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其实这五个步骤,也就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份,都是对应的五行所在。春天是木,夏天是火,长夏是土,秋天是金,冬天是水。而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就是对应的五行所在方位。春三月是东方,夏三月是南方,长夏三月是中方,秋三月是西方,冬三月是北方。 而中央正好对应着四季的中立不倚。所以五行之中,中央为土。
我们来讲讲五行的方位与时间的关系: 春季,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生发,此时草木发芽生长,所以春季属于木。而早晨为阳,傍晚为阴;正月为阳,二月为阴;立春后第三个月,为清明谷雨,木气旺盛之时。而东方也是五行属木的地方。 夏日,天气变得燥热起来,此时草木繁盛茂盛,所以夏季属火。而中午为阳,夜晚为阴;五月为阳,六月为阴;立夏后第三个月,为芒种小暑,火气旺盛之时。而南方也是五行属火的方向。
长夏,这是气象上特别重要的一个节气,指的是立秋后的第七个戊日。随着气温的变化,此时五行之中,土开始活跃起来。而上午为阳,下午为阴;七月为阳,八月为阴;立秋后第三个月,为白露秋分,土气旺盛之时。而中央正是五行属土的位置。
秋季,天地间的阳气慢慢收敛,草木逐渐枯萎,这时是金气当令。而傍晚为阳,黎明前为阴;九月为阳,十月为阴;寒露后第三个节气,霜降立冬,金气旺盛之时。西方也正是五行当中属金的方位。
冬季,天地之间阴气极盛,水雪冰封,此时是水气当令。而早上为阳,晚上为阴;十一月为阳,十二月为阴;小寒大寒过后第三个节气,立春雨水,水气旺盛之时。而正北方正是五行当中属水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