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属于五行属什么?

尚靓尚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原文是: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主,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是用来说明天象与人事的关系的,并且是以“五行相生相克”来推演自然与社会变化规律的。 这里所说的“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属性,它们分别对应着五类基本元素,即水、火、土、金、木;而将这五类物质按照相生相克的次序组合起来,则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模式。 在这里,“五”是一个概数,并不是指绝对的五种事物或者元素;而所谓“行”也不是运动的含义,这里的“五行”更像是一种对某种物质的抽象描述和归类。

因此可以说,五行其实代表的是五个概念。 那么这五个概念的原型是什么呢? 我认为,所谓的五行其实是上古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最普遍存在的五种物象的概括性表述。而这五种物象就是水、火、土、木、金。 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现象并概括成“五行”的呢? 这就要说一说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注意到的各种自然现像了。 五种基本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种不同又和当时人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界里的相关现象非常相似,所以就被他们抽象成了五大元素。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五行”的五种要素及其原型:

一是水。水具有流动性,可以滋养万物,也可以毁灭万物。水在天上表现为雨,在地上流动则为江河湖海,停聚下来则可以形成湖泊池塘等。古代文明发源地多处在平原地带,水患对农业的影响很大,因而人们对水的认知也最为深刻。

二是火。火具有向上的特性,是光明的象征。在古代社会里,火的用处很多很广,除了照明取暖外还可以烹煮食物,冶炼金属,甚至用来驱赶野兽等等,而且一旦着火就很难灭掉,所以给人感觉火很难把握又很可怕。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人们对火的运用掌握得很不够,所以对火的认识是比较惧怕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部落为了追求光明往往采用篝火夜战的方式来同敌人作战以取得胜利。但是这种情况毕竟不是常态,所以在“五行”中把火排在了第二位。

三是土。土具有包容的特性,它既可以被植物吸收又可以供给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还能孕育出各种生命体。土既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所以被古人认为是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

四是木。木的生长需要水,同时它的枝杈又向上生长,给人以生命力旺盛的感觉。木具有生发的作用,在农耕时代,庄稼需要生长发芽然后开花结果才能收获,树木也是如此;而在原始狩猎时代,树木是制作弓箭的主要原料之一(当然还有竹子和石块),所以木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五是金。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礼乐制度,周朝分为天子、诸侯和卿大夫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帽子都饰有不同形状的金器作为标志。青铜鼎、青铜剑也是贵族们身份的象征,所以金的地位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并不等同于金属,而是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黄金”之意——金具有肃杀的性质,在五行当中处于末端,且其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 ……其帝大昊,其神句芒”;“仲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季春之月……其帝黄帝,其神后土”……这说的就是五行了(我查的《黄帝内经》里的) 而这些名字怎么来的呢?那就是因为它们的性质和方位了!比如“木”就是绿色的树或草,东为阳,所以它是东方;“火”则是红色的火焰,夏天炎热,南也属阳,所以南方有火;还有北方的冰,西方的水等.而金木水火土又分别对应的颜色黄色绿色红色白色黑色等等.....所以古人就把东西南北用五行的属性进行了区分划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