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有哪些?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观,古人发现了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五行学说以其“生克制化”规律阐释宇宙万物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生成的,并且有相生相克(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维系着自然界和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在中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阐释人体病理上的传变规律,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之火包括有:南、夏、热、赤、暑、夏时、向阳处、高处、丙丁、奇数、神光、雷电、烽烟、红日、灯烛、炉灶、火盆、煤炭、焦炭、木炭、火花、电光、炮仗、烟筒、烟囱、灶神、火焰山、赤水、赤泉、赤海、赤县、赤峡、赤社、赤城、赤亭、赤谷、赤岸、赤湾、红河、红星、红山、红都、红村、长春、建阳、建邺、建平、建康、兴国、临海、炎陵。
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递增,人体的各个脏器的功能亦呈现增盛、平衡、减退的过程。随着脏器功能的变化,机体内在的五行之气亦呈现出相应的“亢、平、衰”现象。人生旅途中的四季、五行之气相应的在人到壮年的十五年里,由木火土金水的“亢平衰”转为“衰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