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五行是什么?

冀沛霖冀沛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张岱年《中国哲学发凡》将形而上学体系的建立和方法论的探讨,看作是宋明理学的两大主要成就,并将这两大成就都视为来自于对魏晋玄学继承发展。这个看法虽不全面,但道家尤其是魏晋玄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巨大无疑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宋代理学之所以被今人称为“新儒学”,不只在于它在儒学内部发展出一套以心性义理为形上学根据的信仰体系,而且在于它在吸收佛道二教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对整个儒学的精神气质、概念系统、思维方法都作了相当彻底的改造。“理”、“太极”,乃至被宋儒特别突出的“诚”、“神”等范畴都或多或少带有道家形上学概念的印迹。然而“太极”、“理”毕竟不是道教的“元气”、“天”或“道”,诚、神等范畴的含义虽然有所扩充,但儒家的本有之义仍可缕析。

程伊川

朱子

伊川、朱子皆以为天地万物以五行之气为基本存在,它们在空间(或空间与时间)上分布不均,故有种种殊别异样的物类。这与柳宗元《天对》所说的“五行舛驰错异,于是庶品以生”是一个意思。人“禀得木、火、金、水、土五行之气”以生,五常“与五行为一类,对而言之则为五常之性,浑而言之,则总天地五行之性而已矣”。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种五行与五常相对应的思想,源出于董仲舒的《五行赞》和《深察名号》,但董子以五行配五常,只是为了给五常找到自然(形下的)的根据,五常本身是属于道德形上学的范畴。宋儒却把“天所以命于我者”分为“两说”,其一是性理之说,是为“天命之性”;其一是身体之说,是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既由五行之气所成,于是五常就被化在形下层面,而成为“气质之性”在德性上的特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