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么?
在当前的金融生态中,金融工具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让人无所适从。在这个大环境中,很多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价格都跟利率挂钩,那么,我们关心的房贷究竟属于什么利率的范畴呢?
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个人房贷都是基准利率上浮动的,换句话说,就是贷款时的实际利率=基准利率×(1+上浮比率),有上浮就肯定不是基准利率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个人房贷其实都是基准利率的,所谓上浮都是误导宣传。
上述两种观点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们对“基准利率”的理解不一致。
对大多数人来说,“基准利率”是个很通俗的数字,就是我们贷款时参考的数字,也是现在公认的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之间计算利息的基数。所以,大家理解的基准利率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
图片:近期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单位:%) 但是,金融专业人士对基准利率的理解并非统一的数位,而是分为两个的概念。
一是参考基准利率。它是指金融机构办理个人贷款时,在考虑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后,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水平确定贷款实际执行利率,并披露给贷款客户。这种参考基准利率实际上是一个范围。
二是政策基准利率。政策基准利率是国务院利率改革委员会确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的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的“基点”,即金融机构执行政策基准利率的水平。
为什么个人房贷到底是啥利率不能用统一的语言来说呢?主要就是因为基准利率的概念太综合了,它跟人们现实生活中所指的基准利率在内涵上大体相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但又不完全一致。之所以不统一,主要是为了表述简洁,避免产生歧义,所以金融专业人士经常提到的基准利率都是指政策基准利率。
个人房贷到底属于何种利率范畴呢?其实,从逻辑上分析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如果是参考基准利率的话,就存在上浮的可能,也就是在参考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大于零的数值后转化为实际的执行利率。
所以,现在个人房贷都打的是“基准利率”的旗号,但实际跟人们日常理解的基准利率已有天渊之别;它实际上是与政策基准利率脱钩的,是个浮动利率,且这个浮动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发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银发[1998]254号)的规定,个人房贷的利率按照贷款风险原则,由贷款银行定价,并且贷款银行可以选择按照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或在一定幅度内确定的贷款利率浮动点执行。2013年发布的《关于进步巩固和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通知》(建金201323号)中也明确:要加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引导,逐步提高借款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倍数,提高贷款申请期限,及时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从上述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对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进行引导和规范时,采用的是与基准利率相脱节的基准利率浮动点、浮动范围等概念。
从实际生活情况看,现行政策下个人房贷可分为两种:一是按照与政策基准利率相脱节的基准利率浮动点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二是与政策基准利率相挂钩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前者的实际执行利率=政策基准利率×(1+浮动点)。后者的实际执行利率=政策基准利率(1+贷款利率上浮比例)。现实中,这两种个人房贷的种类很难严格区分,因为各银行在具体执行时,一般会按照市场变化在两者之间进行调整,但主要流向是朝着第一种方向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个人住房贷款采取浮动利率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自70年代末引进个人住房贷款后,也采用了浮动利率制。1998年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时,曾允许对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的,实行有利率浮动范围的基准利率下调50%的优惠;对5年以下的,实行基准利率折扣(30%或40%)的优惠。2004年底,人行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但规定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不作调整。2012年人行进行重大利率改革时,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放开,实行利率自主定价。2013年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又将个人房贷的利率实行上下浮动的浮动利率制。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看,采取浮动利率制对保护借款人的权益、稳定贷款利率预期、实现金融稳定更具积极意义。第一,采取浮动利率制可以适应由于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住房这种特殊商品的需求方向、档次、面积、结构产生的差异,更好地适应多样化民众的住宅需求。第二,采取浮动利率制有利于平衡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第三,采取浮动利率制使银行和客户的利益共生,促进银企关系的稳定。第四,采取浮动利率制有利于实现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稳定。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个人住房长期贷款需求巨大,建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渠道后,有利于实现中国个人住房信贷资产流动与转化。实行个人住房浮动利率制,符合率浮动点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下浮动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都是合理的,也是有价值的,都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织部分。当然,从保护借款人权益而言,应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住房贷款利率做出明文规定和区别对待,对各种性质和用途的住房贷款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倍数或范围做上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