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武术练体好?
武术界一直有句江湖谚语“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讲的都是力量的重要性。在技击项目里拳击、散打、泰拳等都是以击打效果为主,所以技术动作以攻防作为标准,而太极、剑道这些是以技术难度作为技术评定标准的。因此从实用角度看重实战的拳击散打自然是在技战术层面上的领先者,但若论身体素质则未必能胜过其他武术。
中国传统武术中虽然讲究内外三合,腿部发力等注重下肢力量的训练方法,但由于传统武术技战术的复杂性使其对体能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体能并不是传统武术的强项(这里说的好像是我传统武术不行一样……其实我是想说传统武术在技战术方面太复杂了导致其训练量并不一定能跟上现代竞技体育的需求)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武术的体能训练。我师傅在教导我们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李小龙,他说截拳道是门武艺而不是一门武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体能,所谓“强健的身体才是武艺的根本” (这句原文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我记得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现在的训练除了传统的技战术练习外,还会加入大量的体能训练内容。
至于你说哪一门武术更好,我说不好。因为评价技术的标准太多,影响胜负的因素也太多,没有一项技术是能够绝对领先于另一技术的,所以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你的技术。
少林拳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最大的门派,也是流传最广的拳种。少林拳技击性较强,在抗击打方面有独到锻炼方法,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以擅长硬功远击名扬天下,招式多在外撑大开式。少林拳按内外划分,属于外家拳,少林外家拳主要以动拳、动脚、发劲、放势为主,其特点是拳以刚烈为主,招式多在外撑大开式。少林内家拳,拳系以丹田内转,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为主;外形似拙内实灵巧,好似绵里藏针。其拳谱有:“外家练身法,内家练手法,内要化神而发,外要动脚而发”,之说。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注重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刚中有柔。形意拳源于山西,其拳势古朴,变化巧妙,短小精悍,进退起伏折叠连环,朴实无华,气势雄健。形意拳中的“形”,指的就是拳式所象之人、兽、飞禽等之形;“意”即为拳式所象之物的神、意、志气。形意拳讲究心意六合为本。其拳理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拳法注重在全身经络运行达内外合一,使人体达到强身、防身的最佳效果。形意拳拳谱有:“不为横强显身手,只为一朝解倒悬”之说。
八卦掌
八卦掌是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哲学理论,在演练时,以掌法为主,两掌不断变换,并运用迈八卦步踩五行步,走圆行,而形同掌法多变的八卦图案,以拧、转、顺从自然旋转之意,走转不停,起伏轻快,刚柔相济,圆活自然,以柔克刚。由于不断旋转走转,加上人体各式的闪、展、腾、挪,有如行云流水,周而复始,变化莫测,使人防不胜防,所以八卦掌以独特的走转,优美的掌法而蜚声武林。
通背拳
通背拳又称劈挂拳,源出河北沧州地区,以劈、横、崩、钻、炮五种手法为其特点,劈拳时,两腿悬空,左拳从身下由上劈出,如鹰扑食,具有开弓射箭之势,拳到肩平,力达拳面,此为天下至刚之拳,“硬打硬进”,攻守兼备。拳谱上有:“刚如火药,发之则炸”的记载。此拳路子宽、架子大、出手长,用的是长劲,如弹簧发于后,达于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一发成功。
南拳
南拳的特点是拳势短小,手法多变,讲究手、眼、身法、步,劲点在肘、小臂和手掌根部,以刚为主,注重下肢功夫,发力于腰而达于足,拳谱上称:“发劲于腰而达于足,以力取人,以力毙其人”。步法以弓、马、虚、叉四势为主,两腿屈蹲度大,在实战时,具有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