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在五行中属什么?
驭,是古代五礼之一,其性质与后世之礼乐相类,但内涵要宽泛得多。《周礼》记“驭说”云:“夏殷之礼,以驭说邦国及天下;周之制,六官皆有所驭。”也就是说,当时的官阶高低除了与职事有关外,还与本官所掌所驭之事的多少密切相关。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孙坚为长沙太守时,授其少府李咸为侍中,加骁骑将军,持节兼司隶校尉,实因李咸此前无甚职任,故此特授高爵,使其得“三驾马车”之列,参与朝政。而刘备得益州后,任命刘巴为左将军,郭攸之为尚书令,亦是为了给二人添置“驭说”。
至于孙坚、公孙瓒等少数异姓卿大夫,那无疑是已经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地位其实已经接近汉初的异姓王了。虽然东汉以来,因为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握权柄导致的政治黑暗,使得士族子弟多不愿出仕做官(所谓“万世优游”),但是到了汉末,情况已经有了变化——世家大族因为家学渊源和政治资源,已逐步取代了外戚和宦官,成为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人物!因此可以说,孙坚、袁绍、袁术等人,实际上就是汉末士族的代表人物而已。他们身上已经体现了“门第观念”,即所谓的“士林领袖”——这也是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们最看重自己的身份的缘故。 那么既然这些人在两汉之际已经成为社会精英和中上层人士的代表,我们就不能继续用西汉“元老重臣”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也不能再用东汉“三公”(太傅)或“九卿”(光禄勋)之类的官职去衡量他们。事实上,我们如果查阅一下汉末名士的列传,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人并没有正式的官职,或是虽有官职但不常任职。他们有的是皇帝(或朝廷)的顾问(诸儒),有的是各地郡县的长官(从事),还有的甚至只是个隐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士林领袖”!因为他们都是名门望族出身,又都在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所以东汉末年,士族代表们在政治舞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言权。
总之,孙坚等人其实已经实现了从“贵胄”—“士族”到“阶级”—“阶层”的演变,这个演变的终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