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宏观层面 金融脱媒,资金供求矛盾凸显。我国银行体系是以融资为主,提供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输和支付行业的融资通过直接投融资的方式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创业和创新,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小微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源头“血液”。但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直接融资;其次,中小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或者经营模式的独特性导致其无法充分实现股权估值,从而在资本市场上难以有效运作。
2、中观层面 中介机构缺少真正了解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专家,在沟通和理解上存在障碍,服务水平和能力受到一定局限;同时,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产流动性差,并且很难通过财务指标对自有资金进行合理的估算,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企业正常有效的对接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相应的配套政策、机制尚未跟上,导致企业难以适应不断变换的融资环境。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上,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诉求各不相同。同样需要资金,但科技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对资金的用途、期限、利率等要素的考虑方向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企业在初创期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那么在成长期就可以借助信贷杠杆的力量进一步快速发展;但如果企业属于轻资产运营,前期获得的融资又主要用作人才建设等方面,就很难依靠信贷渠道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对于微小企业而言,需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按需匹配,精准对接。
一、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小微企业没有长期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粗放,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无法达到银行对企业评级和贷款的基本条件,抗风险能力低。同时,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底子薄和信誉差等弱点,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缺乏相应的抵押物,银行给其发放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积极性不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在风险与利益不匹配的情况下,受“三权”理论影响,导致信贷人员“不愿贷”、“不敢贷”、“不肯贷”。二是当前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利率上还受制于央行的指导利率,未能完全实现风险与利益的匹配。三是贷款流程繁琐,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规律不符。
三、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增信手段严重不足。小微企业贷款一般都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但由于目前在县级区域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且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资产不实,规模小、底子薄,根本没有相应的担保资产。而且,目前尚未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参与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和服务体系,使“银企”双方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税收负担较重,压缩了企业利润,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目前,国家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纳税有统一的政策规定,税收并不比大企业低,而小微企业因其本身底子薄、规模小、人工成本费用等在利润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压缩了本来就不多的利润,致使出现“赚钱不多,缴税不少”、“税负不轻,利润很薄”等问题,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甚至可能出现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情况,导致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到期贷款或者继续申请新的贷款,影响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五、社会整体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存在偷逃税款、骗贷骗保、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违约失信行为;企业间恶意竞争、打价格战及“三角债”问题突出;企业贷款被恶意挪用、侵吞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市场环境的公平,加重了企业经营危机,而且也加大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不敢贷、不能贷问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