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菡五行属什么?
亦,会意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亦作“翼”、“弈”,均表示一侧有两根柱子或两侧有支柱。本义是窗子。《说文》:“亦,台五阶,柱左右各二。象形。”“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用“亦”做偏旁的字,大多与建筑物有关。如宇(房屋)、舍(房屋)、室(内屋)、字(文字)等。从“亦”的字还有:容、耐、忍、宽、序、叙、度、延、引、廷等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由“亦”作偏旁的字达二百多个。
所以,亦即今之“亦”者,古之“也”、“翼”和“弈”,其字形与意义演变如下: 可见,古代的“亦”“也”“翼”“弈”,其实都是一个字,只是环境不同选用各异罢了。古代文人常爱以“亦”“之”“而”等虚词叠用表语气的舒缓,又因这些字眼本来就属同音字,因而引发文字学家们对“亦”字的起源产生了争论。王力先生主张“亦”字是一音之异的文字;杨伯峻先生认为“亦”乃“翼”之省;何乐士先生则提出是“弈”的异化;陆锡兴先生则认为“亦”就是“也”……诸家之说,大都是依字形的演变而推测,也有依据文字的用途进行判断的。不过都认可一个观点:“亦”字是个多义词,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有变化。
关于“亦”的词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亦,凡言亦然、亦共、亦无不可,皆谓然也。从后得此意。”清代儒生段玉裁在注释这一句时说:“言亦然者,譬如字亦然也;言亦共者,今日之事亦共知也。”他们都强调了“亦”的第三层意思——“同样”。这个意义的“亦”,用来指人时,可理解为“他她它”。如《孟子·梁惠王下》:“亦若君何?”用来指事物时,则可以理解为“也一样”、“也是”。如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