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是什么生肖?
“名正言顺”出自《春秋·僖公》,原文是“公子友、公孙敖如齐葬子展。鲁人君之礼甚备,召伯而来,其往如齐,鲁人君之礼则虚位而两卒焉。故孔子曰:‘齐太公墓至,有主矣。’凡自周,天子至于诸侯大夫有土,有墓,谓之名;卿大夫至庶人有室,谓之室。故君子有庙,如堂,而灵王、武公之庙与百姓同牢,此明君德之盛也。先君之礼,自天子达于庶人,其称庙,曰寝,曰下棺,曰窆,皆所以尊祖之道也。”
其实这个“名”和“庙”就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了。 “名”是在世的称谓,是一串名号,它是有实际内容的,例如一个人生前有多大官职,有多少封地,生前多么富有,死后的谥号是什么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印记,所谓“名垂青史”“永垂不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庙”就纯粹是祖先崇拜的玩意儿了,不管你生前多么有名,死了之后你的姓名都会被遗忘,你的“名”会转化成“庙宇”里的香火,通过祭祀不断的被点燃。至于你是不是个败家子或者无赖,是否有人记得你的名字,都不是庙宇关心的重点——只要你够“光荣”,哪怕你臭名昭著,你也会成为一座座庙宇的诞生依据。
因此“名”和“庙”的关系其实相当暧昧,两者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矛盾。
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名”相当于雄性的生殖器(或称为“阳具”),它是“被看见”的东西,是可以向他人炫耀的,于是乎就有“名誉”“名誉扫地”的说法了。而“庙”就相当于雌性阴户,它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抚摸和摩擦来感知存在。所以“庙”总是跟“淫荡”联系在一起的。
不过当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后,尤其是进入阶级社会和大国争霸时期,“名声”这种东西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古书上有那么多“美名”和“恶名”的说法,有很多跟道德无关,只是跟你“出名”的方式有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