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字五行是属什么?
“晨”的本义指早晨,如《诗·齐风·猗嗟》中“日出东方兮,云霓渺靡兮,徒居远道之昔兮,谁知龙之晨兮?”“辰”的本意是指星辰、日月星的总称(现在也用来特指恒星天体)。
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可以划分成二十个相对位置,每个位置以十二个星座为界,这种用太阳位置的划分来表示时间的计算方法被称为“干支纪法”(也叫甲子纪日法)。 比如“甲寅癸亥”就是指太阳运行到第31天即壬申月(七月)末甲戌日的甲子时,然后进入癸亥月(八月)初甲子时开始的新一月的第一日。由于古人将这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而成六十个组合,所以一个周期就是60年;又因为六个周期的长度大约是18.6万年,因此又将这六十组分别用以记录年份。
这就是现代通行的干支纪年的由来。 从这个角度看“辰”与“晨”都属于太阳历范畴,而古代的太阳历是以冬至点为起点(阴历十一月)计算太阳运行的度分。也就是说“辰”与“晨”都包含了从冬至点开始的第一个“辰”或第一个“晨”的意思。 在古代人们认为月亮的运行速度比太阳慢得多,而且其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与一周太阳运行时间大致相同(朔望月约29.5日),于是古人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一个月有多少天(朔望月)多少年有多少个月。 这样,“辰”就成为了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晨”则成为了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与此同时,“辰”还代表了时辰的最末端——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这段时间称为“初更”,对应于现在的23时—1时之间;而凌晨一时至三时为“二更”,正好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零时~1时这一时间段。由此可见“辰”与“晨”都有“晚”之意了!
无论是“辰”还是“晨”都与太阳有关,但二者所指的时代却相差甚远: “辰”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是当时的一种天文观测工具,它是由一根竖直的木杆和一个水平放置的木盘组成的计时器,木杆顶端装有可以活动的构件,通过转动构件就可以确定日、月的位置来判断时刻。 而“辰”所代表的实际时间为现在的一至三月间(夏历正月~三月),也就是现在的春分节至秋分节前半部分期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形以及春分之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渐多等现象;秋季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说“辰”指的是春季之初时期。
至于所谓的“晨曦初露”则出自唐代李益的五言律诗《喜见外弟又言别》中“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联中的“朝雾夕霭”句。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晨薄雾缭绕着群山,傍晚的夕阳给大地带来了无尽光明。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亲友离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