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可设在厨房外吗?

敬茜美敬茜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灶神据说是人类最早期的科学发明之一。相传,公元前2697年,尧即天子位,命羲和测定温度、节气和日晒时间,制定为礼法,时名“计旬”。后尧赐羲和姓姜,以其掌时掌日照,为氏为神,奉伏羲、炎帝等为祖。周代有祭灶之俗,远古之火种拾自炉灰,春秋时已有薪砖(炼丹之火泥)为灶,灶神之名始出。然其来源甚古,《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坟衍,中有灾,而歌哭哀。”《国语·晋语四》云:“冥饥溺死,渔者取之,晦暮而出,夙兴而出。”说的是渔者晨出暮归,幽冥之中,饥而欲食,遂为灶,以饮食,即祭灶之来源也。其祭品为黍(粮)、谷(稷)、枣(早)、栗(雷),与原始灶神神话传说相吻合。

根据道家文献记载,灶神是道家祭拜的六丁六甲之神。六丁六甲即天之六丁:甲、丙、戊、庚、壬、甲也。地之六丁:子、寅、辰、午、申、戌也。六丁六甲的神性:丁落乾体而是天尊之佐,又为天堂之大使,其主威猛,可役使百鬼。道家更以其为主体,演变为九天神明之使者,地祗九天之神之佐,统率诸鬼,操人性命之命运。道教吸收后,改其为职司人间的司命诸神,即主宰人间祸福之神。据说,灶神原是炎帝之妻,名为“女嬉”,又名为“晴”,是神农之母。女嬉在后稷(字弃)未降临人世之前,曾孕有一子,即“无条”。无条年岁甚大,力举千钧,旱划巨斧,迁截树木,以开径路。以造五座宫馆,赐名曰“历乡”。女嬉生子后稷,后稷即为田祖,立五谷,万人皆赖以生存。炎帝以之家训,命其妻“凡见少年妊娠者,必使之斋戒”,忌淫佚,违戒者,必黜迁焉。

灶神崇拜由来已久,自夏朝始有祭灶之俗以后,历朝历代,相沿成习,且各地也不尽相同。如宋代宫廷中有所谓“分福灶”之俗;明、清时期,江南一些地方奉灶神为“世家贵族”,对之十分尊敬,并有传舍(接待所),称为“灶王庙”、“灶君庙”、“灶王社”。在一些农村,还有“抢灶王”之俗,即在糖煮熟后,人人争先抢食,意为吞吃神明,保佑村农丰收。

据有关文献记载,“立春”节日,祀灶,“以酒脯、笋、藕、鹌鹑、荠菜加糖蒸食”。祭灶神的日子,早在汉晋时期,即是在腊月(其实腊月是十二月,但在民间口语中的“腊月”是指十二月中的腊日),或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晚上。相传这一天,灶神要升天汇报各人家一年的善恶吉凶,故在灶神上升之前,要举行祭祀,供上等好酒好肉、煎好油炸佳肴以及必备的各种供品,表示供养灶神,祈求保佑,并在灶神升天后,将旧灶君像烧掉。据说,灶神升天后,于腊月二十五日返回人间,当时人们称这一天为“破五”,也叫“送穷”。

据《金瓶梅》等书的有关文字描绘,宋朝时,民间对灶神并不崇拜,甚至有戏说“莫说灶神不知灶,不如火婢不知炉”,将灶神、灶王、灶君、灶典、司灶、执灶、堂灶、灶公、灶母、灶官、灶卒等,皆视为同一尊神。当时祀灶之俗在冬天“请灶神”,用面粉和活兔(或羊头)一并塑制成灶神像,将面团披上兔(羊头)皮,即在灶神像前焚烧祭品,并将塑像撕毁,抛入灶内烧掉。此俗,至今在部分地区仍有留存。

另有一种传说,认为灶神是从伏羲时代就开始存在的,当时的灶神是老妇,名叫“玄炎”,或者称“玄冥”。到了尧时为“祝融”,舜时为“灶君”,夏时为“玄伯”,商代为“火正”,至周代始为“司命”。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云:“灶神例是老妇,故号妪,既受福,还为人作穷鬼,亦呼为髻鬟女神”。《祠山传记》也说:“灶神老妇,虽曰女神,而功专领气,自服灵妃,将福于人,反为穷鬼,司命与彼相乱,故有知之者”。周代有祭灶之俗,秦代为万户祠,祀灶神。汉代加祭“司命”,“司命”理祸穷福,为灶神所在之神。

灶神职司察人间善恶,每年腊月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即驾临天宫,向上天禀报这一家的一言一行。据说他的汇报是有根据的,要么根据灶神平时坐享天伦时人们的谈话所记,要么根据派到下界时小鬼带来的日记。

灶神到了天上,要见玉皇大帝,众仙陪同,奏乐娱神,除各献本事,演奏各自拿手的乐器外,还有一绝,即“灶官吐饭”。即由九位灶官对着玉帝的排桌,唱着赞颂玉帝的赞歌,当读到“上天奏事”时,即口中吐出饭汤,共九盏(象征着皇帝有九十九条龙之命),以示皇帝饮食洪福,龙体康宁。奏罢,引退。玉帝逐命去其裹腹的神衣,卸去其捧上的金斗,退卫而退。

灶神升天之后,各家各户要请回新灶神,这就是南方民间的所谓“接灶”,据说这天晚上请回新灶神后,要在灶前点燃香烛,以茶酒饭丝奉祀,称“接灶”;或放以肉块,谓之“免煞肉”。第二天清晨,要将肉块送给邻居,谓之“送灶肉”。新年元月份,也要祭灶神,名曰“压岁钱”。

灶神的职权很大,所主属家事亦多,包括从灶门出入的门神,以及庭院正屋两旁所立方向的“土马”、“土牛”等皆由其管理。并拥有民间所谓的“五土”之神(即土主、土公、土地、土娘子、土地爷)。

灶神还能为人们驱邪降福,除灾避祸。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火燎灶神,以祈五谷丰收。又腊月除夕夜,以白酒吃炊饼,名曰‘醉灶’,亦祀灶神,以祈年终利涉有亨”。灶神的功能有多种,最著名的也就是“职掌灶”,主管一家人的饮食,而另一项重要的事则与“奏事”有关。

所谓奏事,是指灶神对每家灶间事务的报奏,除了每天所遇之事、所经之处所遇之人、所用之物、所闻之语须奏报外,重点是岁末年终之奏报,如此一家一家、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的累积下来,实际上相当一部人的生活档案。据《清稗类钞》记载,某书生每逢除夕,必以红糖、年糕祀灶,并把祀灶之事题诗一首,曰:“莫笑农家腊酒浑,车烟灶雾接郊村,君看今日之人居,试问明朝依旧存。”此俗流风不息,今或称除夕日为“接灶”,所谓“送灶”即于第二年初始再行祀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