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生肖打一生肖是什么?
龙,辰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五,有“小龙”之称; 巳蛇,与辰在一起合称“龙凤配”; 午马,古时人们将午时分为三段,每段有一个时辰,即子午卯酉,其中午代表正午,又称“属马”(注:这个“属”字我始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未羊,十二地支中未和午相邻且阴阳属性相同,故称“未羊”;
申猴,十二地支中排列第七,而古时候又常用七个字来表示星期,其中周一到周四是前三个,周五是最后一天,因此周六也称为“猴子蹦跳日”。 酉鸡,排第八,又叫“报晓鸡”、“红公鸡”; 戊狗,排第九,因古人用“戌己”表示黄昏,所以又称“黄狗”或“黑狗”; 亥猪,最后一位,也称“亥豕”。 在古代人们还将一整年按地支划分为十二段,每段一个节气,每一段自冬至夏至秋冬各三十天,每段都有一个名字,分别叫“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等等。
十三生肖指十二生肖外的一只动物,即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中没有猫。有一种说法是,西方的猫被伊斯兰文化带往东方,当十二生肖成形之时,猫仍未传到中国。另一种说法是,老鼠成精变成的道士为了报复玉帝让它排名首位,便使诈将玉帝赠予猫的披风盗走。后来玉帝宴请天下百兽,排名靠前的十二种动物因穿了猫的披风,而被误以为12个,猫则因无衣没被上报。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东亚部分邻国也采用十二生肖。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也使用十二生肖,称为十二支或十二景,但现时已少人使用,越南现时仍使用十二生肖(称为十二属相),与中国略有不同,当中“猫”字取代了“兔”字,而台湾则以猪代替原来的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