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九城指的是什么?
老北京的地理概念里有“八旗”“三山五园”,有“内外城”之分。 八旗中“正白旗”驻防地位于内城西南部,“镶白旗”驻防地位于外城西北部; “正红旗”驻防地位于内城东部,“镶红旗”的驻防地则在外城东北部;而“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驻防地在东西两侧。 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今颐和园);五园是圆明园、畅春园、颐年堂(即现在的万寿公园)、静宜园和静明园。 这都是官方的说法。 而我们普通百姓用“四九城”来指代老城更普遍一些。 这是因为,在内城的四角上,原有四座塔楼,用以瞭望敌情、传递消息。
这些塔楼最初为木结构,明朝时重修并加高,到了清朝又多次修缮并更换了瓦件。由于这四座塔楼都建在城墙里,因此又被俗称为“里塔”。 老北京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四九城”实际上就是旧京师内的里塔+外城的合称。 关于这个“城”的定义其实也颇有争议。 因为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城墙、城门等建筑之外,所谓的“城”还包括了“四隅上的角楼”以及连接各座城门的“御道”(皇道)。 因此有人提出,“四九城”应该是指内城的四角亭子和四边城墙上共有10个角楼(一说9个)。
但多数的老北京人都认可“四九城”就是指内外城。这主要是因为,在老北京人的心中,紫禁城才是城市的中心,而四座塔楼又在内城的四个角落,所以“四九城”就被广泛用于代指整个京师城池。 其实,清乾隆皇帝制定的《广陵集》中就已经使用了“四九城”这一说法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九城”确实是一个富有老北京特色的地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