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宇投资怎么样?
最近很多读者问我关于彤宇投资的事情,于是我来写个中规中矩的回答吧。 先放结论,我看好朱骏的创业,但不认为他的模式能成,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关于朱骏这个人,外界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喜欢的将他誉为“中国互联网教父”、“业界真君子”,不喜欢的批评他“没技术、没产品,只会烧钱”。关于这两方面评价的正反面我都曾听过,所以朱骏这个人还是非常受关注的。 而彤宇投资本身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喜欢它的人称赞其“专注做一件事”“有梦想”“值得尊敬”,厌恶者则斥之“骗子公司”“圈钱走人”“不知道在干什么”。同样,这些观点我也都听过。 所以,从个人情感上讲,我自然偏向支持朱骏和他的公司;但理性分析一下,我认为朱骏这次的创业未必能够成功。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从历史的维度来看。2005年腾讯进入无线增值业务(即短信和彩铃业务)时,由于当时市场已被联通运营商占据,腾讯采取低价策略,每月每条短信仅几分钱的价格让腾讯在这个新业务上迅速拥有了数千万的手机用户。但好景不长,随着联通和移动加大力度开发这项业务,加之腾讯后来推出的超级QQ等业务与手机用户的绑定不再那么紧密,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流失。到2011年时,据腾讯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每个月发出的短/彩信数量已经由最高时的近70亿条下降至不足20亿条——短短6年间,一个业务的衰退就这么明显地呈现在眼前。
其次,我们来看目前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可谓风起云涌,一方面微信等新一代社交应用的崛起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小米、华为等厂商发布的新品都将nano SIM卡支持作为标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的智能手机用户将无需再开通任何业务就能直接发送文本信息!换言之,对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他们手里的客户资源正在被无偿剥夺。
综上两点,我是比较悲观的,我认为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一个“强盗时代”——各种打着“免费”旗号的商业模式纷纷出现并抢夺着现有的市场份额。在这样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又有多少用户能够真正留下来呢? 我不是职业的财经媒体工作者,所以我只谈我的感想,并不负责客观性。但既然问题这么问了,我就只能从商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了。 先放结论,我不看好朱骏的创业,理由在于: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同时也不存在一个通过商业化运作就可以解决的产品。所以,如果朱骏坚持要走这条路的话,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不断地投入资金以推动产品功能的完善(哪怕只是微小的功能点),等待行业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