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生过几次钱荒?

玉依璐玉依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2013年夏季 当时还在读大学,和舍友在寝室闲聊的时候说到通货膨胀这个问题。 舍友:“你们知道怎么计算通货膨胀率吗?” 我:“不知道啊!网上应该能查到吧?” 舍友:“你傻啊!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直接百度就好了……” 我:“我擦,还真有通货膨胀啊!那得值多少钱啊!” 那个时候对钱这种东西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突然有一天人民币变得不值钱了很震惊……于是晚上回去翻了一下百度指数,发现7月25日北京暴雨之后,搜索量瞬间上升了很多。又翻了其他几个城市的指数,发现都是一样的情况。

那时候还不明就理,只知道夏天过去了,气温上升了,钱居然越来越不值钱了,很惊奇。后来才知道是央行调息的第二天(2013.8.1),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第二天,央妈紧急注入市场6400亿流动性。 后来嘛当然都记得咯——四万亿再次出手。 这一次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要远远高于2008年那次,因为之前每次加息降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提前介入,这一次并没有。所以2013年下半年股市大涨,楼市也上涨了不少,通胀自然更是明显。

一直到去年底,才终于消化了这一波上涨的资产价格。 至于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那自然是没多大影响的。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反正你手里头那点现金也没人能抢,银行利率那么低,放家里也是贬值,还不如拿去投资,或许还能升值呢! 唯一值得说的可能是当时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的时候,7%的预期收益率真的是让人有点心动,不过放在今天来看,收益可能还不及存款利息。

话说回来,如果2013年没有采取紧缩的政策,任由通胀持续的话会怎样呢?会不会像巴西、俄罗斯那样,GDP缩水,百姓苦? 2013年的时候我还很天真,总觉得世界那么大,中国那么牛,怎么可能学巴西那些国家搞恶性的通胀。何况我们还有黄金储备,还有外汇。 呵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通胀,谁是智障。

勾振宇勾振宇优质答主

第一次钱荒

始于12世纪30年代,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宋代的城市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大量财富涌入东南沿海。当时,浙江、福建一带出现的“交子”、“便钱”等汇票和存款兑现金出现了脱节。同时,中国北方被金国占领,金兵不断攻打南宋,南宋政府财政困难,便通过限制铜钱出口、控制外地钱绢,并在临安地区贱价强制收购银器和铜钱,然后将搜刮到的货币运往外地。

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临安地区的金融市场。当时杭州是全国第一大繁华都市,这些政策导致杭州出现了钱荒。

此后,杭州钱荒波及到周边地区,福建等地也发生钱荒。这种现象长期困扰着东南沿海的社会经济生活。

南宋朝廷对钱荒十分忧虑,最后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是行用楮币,第二是铸造大量铅钱。楮币即纸币,当时政府在临安地区行用的纸币有小会子和东南会子,后来又发行关会、淮会和湖会等。当时纸币与铜钱比价不断上涨,最后导致纸币严重贬值,钱荒虽没有彻底解决,但是由于两者可以并行流通,社会经济生活逐渐好转。特别是铅钱的铸造,弥补了市场的铜钱不足。铅钱开始在浙江绍兴地区铸造和使用,后来福建地区也开始铸造和使用,铅钱的逐渐流行,基本可以替代铜钱使用。钱荒虽仍未最终解决,但是市场流通已经有所好转,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安定。

到了14世纪20年代,南方地区再次发生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第二次钱荒。这次钱荒波及的范围更广,危害也更大,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第二次钱荒

引起第二次钱荒的原因有外、内因素。内部原因是朱元璋在中央政权确立以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为了巩固皇权,他实行集权政策,把地方的赋税收入集中于中央,并取消了对外贸易,将大量财富集中于京城南京,使原来较为富饶的东南沿海地区感到财用不足,从而导致钱荒的产生。

外部原因是日本和西亚各国由于内乱而停止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使进口货和换取的白银减少了,再加上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海外贸易的衰落,使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银荒。银荒又引发了钱荒,这是因为,宋元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流通的货币是铜钱和白银,白银用于大额支付,铜钱用于小额支付。白银短缺,使铜钱也显得不足,从而引发了钱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