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战略如何调整?

融雪安融雪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了很多答案,都是纸上谈兵。我来谈一下实际的经验,我参与过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国家科技部安排的任务),一次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组建(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任务),还有一次国家级企业的创新工程的策划。所以关于政策和战略我还是有些经验的。 我觉得现在讨论什么战略和政策都只是扯淡,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人。

1、谁来制定战略?高层?中层?还是底层? 不同的层面其考虑的问题和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基础的研究需要大尺度跨学科交叉研究,属于高层和中层来制定战略。但现在的重大科学工程往往是由政府中某一个部门来牵头,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和上层不一致的策略。因为实施这一项目的地方政府或是企业往往和这个项目毫无关系,他们的第一原则是要完成任务和指标,而不会对整体的国家利益有非常全面的考量。这种想法上的差别很容易导致策略上的南北辙。 举个栗子 当时国家打算建设大型对撞机,国内很多专家都写了长一点的解答。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造一个大对撞机确实是很有意义的,无论是对中国的还是世界物理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每年花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其实很少,只占全部科研经费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很多是面向西方成熟学科的。我们真正要重点发展的是那些西方不看好但是我们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不是跟在人家后面走已经成熟的路线。

我当时在科技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的观点是很明确的,就是不建对撞机。既然要重点突破,就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如果当时建了对撞机,现在我们可能还会被套上专利费的枷锁。 而当时很多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他们想来想去想不通,为何我们国家如此重视基础学科,花费巨资建了这么多研究所,可是取得的效果却是微平甚微。他们想不通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到底啥叫“战略”。战略不是目标,也不是项目。战略是方向,是思路。

2、谁来执行战略?政府?高校?还是企业? 战略虽然是高屋建瓴,但是如果落地不好,那也是空话一句。落不了地,也就是一堆废纸。所以执行很重要。一般我们把执行分为两种,一种是执行战略,一种执行政策。战略一般是高瞻远瞩,通盘考虑的;而政策往往是急功近利,抓大放小的。二者缺一不可。

之前说到造对撞机的时候,有些人就说了,难道就不能建了吗?当然不是不能建,而是看谁建。假如中央明确地说,就是没钱,让你自己想办法,那当然没戏。但是这钱确实是有用的,只不过要转变一下思路,怎么能够集腋成裘,就需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了。

富态富态优质答主

面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化解矛盾,消化各种风险,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战略任务,它不可能一两年就实现,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然需要有一个时间表,一些初步的成效应该在三到五年内取得。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三五年内,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

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从近期看,2010—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时期,投资、消费和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仍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三者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会有很大变化: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根本的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投资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发挥稳定器和加速器作用,出口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因素但其作用将会弱化并呈现波动态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拥有规模巨大的居民生活消费品市场,更拥有规模巨大的投资品市场,如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投资需求也十分庞大。因此,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投资需求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