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的五行是什么?
“邑”字,《说文》的解释是:邑,国也。从城,从邑省。段玉裁注:国都之旁邑曰郊,县邑曰都,镇市邑曰町。按古文字形,邑作,像城中高丘,故其本义为邑居之地。金文作、,字形稍变,而意同。小篆作 ,字体一变。《汉书·司马相如传》:“筑宫邑乎陂泽中。”颜师古注引李奇语:“旧都之旁邑日京。”
古人建城,有择地而处的传统,很看重城的风水。所以城与邑常常连起来用。《尔雅·释丘》:“土垣曰城,郭也;四神,隅也。”可见城是四周有墙的大地方,而邑则是城中的小地方,今人所称“城里”即古代之邑,只不过今天没有城墙罢了。后来,这些字的含义渐渐虚化,用来泛指城市及乡村了。
古人造字非常有规律性,很多字都是象形字或会意字,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时往往用到具体的形象来表示这个概念的性质和特征。邑字从城,说明它的造字来源是与城市有关的。那是什么呢?就是城周围的墙壁(或者说是城壕)。
在古人的想象中,城的外围是由一道道的墙壁环绕着的,每一道墙壁都是一个邑,它们依次排列,围绕在城的外侧形成一圈屏障。《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隅之下,置一侯屋,盖其方之,五分之一,谓之侯城,以蔽候望。”郑玄注:“隅下,城角之下也。侯屋,天子诸侯听政之处。”可见在古代,城不仅是居处之所,而且是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