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在五行中属什么?
这个要参考一下中医的辨证论治,金木水火土只是一个分类方式而已 《黄帝内经·灵枢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医案:一天有个病人来找扁鹊看病,说自己的家人得了 “肠痈”病(现在医学认为这是急性阑尾炎),已经三天了还没好,请问该如何治疗。
“医圣”扁鹊详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病情症状和发病经过后,对病人说: “你说的这种病症叫做肠痈病吧!我现在就能给他治好它……” 接着他让徒弟给病人开了一个方子——用薏苡仁煮粥吃,连续吃了几顿之后,病人就好了。 这个故事记载于《扁鹊内经》之中,原文如下: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立有间,桓侯曰:“寡人疾甚,大夫闲来视之乎?” 扁鹊出,桓侯怒,断其言而不听也。 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高居忧闷,无乃大患将至乎!” 桓侯不应。 扁鹊走,桓侯又不悦。 待五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至于筋骨,不治将深。”
桓侯又不悦。 待十余日,扁鹊又见于咸阳。 曰:“君之病在于肠胃之外,不治将深矣。”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至九月,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病而有愈者,非医能为功;夫始乎匿疾,闻潮痛,不及膏肓,虽巧匠亦不能施其锋。今疾藏于肠胃之间,非药所及,故吾还走。"
居三十余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这段故事说的是扁鹊见病家之时,先被桓侯拒之于门外,后又躲到秦国去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因为在这个小故事里,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关于病因学的道理。 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经验积累以及巫术的推测。当时的病因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种流派: 一、以《易经》为代表的先天致病学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人体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发生了紊乱所致,所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就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比如针灸等手法就属于这一类。
从扁鹊见病家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桓侯属于这一派别的代表。
二、以黄帝为核心的后天致病学说。持此一派的人认为人类自身的身体状态也会影响到自然界的正常变化,从而引发疾病。他们认为人体内部存在一个“正气”系统,当体内的正气虚弱时,外界邪气的侵入就会引发疾病。所以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 而扁鹊则应属于这一学派的继承和发展之人。 从以上两则故事的描述来看,《易经》学说更倾向于研究那些比较难以捉摸的疾病,而后天致病学派则是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容易得病的“易感人群”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话,温在五行的归类应该是属于后天性而非先天性…… 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