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和走廊的区别?
在建筑里,除了卧室、客厅等常见的房间形式之外,还有这样的一些“异形”空间。比如,一进门就见堂屋(过去住宅设计有正房与厢房之分,正房又叫堂屋,是设于内宅的正厅);或者一上楼就是厨房;或者一进卧室就有个阳台…这些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用途广泛,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空间——过厅。
什么是过厅? 过厅其实就是指一处室内空间,它介于内外之间,起过渡作用,因此称为过厅。
过厅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过厅可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建造材料分,可分为木构过厅、砖砌过厅、钢架过厅等;按照使用功能分,可分为交通性过厅和居住性过厅两大类。 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单独把一个空间叫做“过厅”——最多把这个空间的某个部分叫作“过厅”。例如进户门附近这个狭小的空间常常被叫做“过厅”,实际上这里应该称为住宅的“入户廊”。又如,有些老房子的楼梯中间有个平台,常被叫做“过厅”,其实这是个“楼梯休息平台”。
为什么要有过厅? 既然过厅只是连接室内外的空间节点,那么为什么建筑物会产生这种需求呢?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决定的。因为中国传统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这样的建筑形式往往容易给建筑带来“伸缩性”,而室内外的分隔也多以柱网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室内更加舒适且具有灵活性,同时避免夏日烈日炎炎或冬日寒风瑟瑟直接照射到室内,就在门廊或过道处设置了一扇或几扇隔扇,从而起到保护、装饰的作用。 而到了现代建筑中,尽管材料和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对传统过厅的延续。这是因为,尽管现代建筑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但为了保持建筑的和谐统一,并体现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过厅这种形式仍然被保留下来。
如何运用好过厅?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过厅不再仅仅是满足功能性需求,同时也是展现建筑特色的地方。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过厅,就成了建筑师们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常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打造充满特色的过厅——“露”、“透”、 “借”。
“露”——将过厅重要构件外露展示 在设计上,过厅的建筑元素常常会被充分地展现出来,供人欣赏。比如,我国传统民居中常采用镂空格栅当墙,而现代建筑中,设计师经常会选择用金属板等材料将梁、柱等主要结构暴露在外。
一些特殊的材质也能达到“露”的效果。比如,四川广元下寺白塔乡有一座非常特别的建筑,它的墙壁由白色瓷砖贴满,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小塔,而走进后才发现原来这是间房屋。这座奇特的小塔共有5层,内部可以层层相通,上下重叠,而外墙所有门窗都开向中间,形成了独特的“内天井”格局。这种内外通透的设计正是利用了光线的折射原理,让有限的光线尽可能多地照射进室内,同时也让人们从外面就能清晰看到室内的构造。
“透”——在过厅引入自然光线 除了将重要的结构外露,还有一些设计能让自然光尽可能地进入室内,而在现代建筑中常用到的手法便是“透明”“半透明”。无论是全玻璃幕墙还是镂空格栅,都是在尽量扩大过厅的采光效果。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镜子实现“透”的效果。比如,一些老房子会设立一个“玄关”,而在这块区域往往会布置一面梳妆镜,而这实际是有其用处存在的,那就是确保从门口进来的光线能够反射进室内。
当然,现代建筑并不需要这么讲究。只要能做到合理地开窗、开门,并且让阳光得以充分照射进来,自然通风流畅,就能达到健康、节能两全的目的。
“借”——善用周边条件,巧妙“借用”空间 现在有许多新建小区都配有活动中心、物业用房等等,而这些配套用房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对于那些没有配备相关设施的小区,我们也能发现许多巧妙的“借”的案例,比如在一层架空做车库,而楼上的房间就可以“借”一部分给其他需要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