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五行月?
农历是阴阳合历,是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来安排每个月的,而“朔望月”是有固定周期的,所以农历也是有大月和小月的。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呈递减状态),因此月亮在农历的不同月份里有不同的圆缺形状。
当月亮最圆即“望”时,月球与地球距离最近,约为368000千米;反之,当月亮由圆渐渐变成半月、新月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大时远地点可达405700千米。 因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9.53日,故在一个阳历年里,月球有11日晚出现于东方天空的机会,也有11日凌晨落于西方地平线后的机会。
这种月球位置时隐时现的情况,就是人们通常看到的“潮汐”现象。随着地球、月亮、太阳相互间位置的推移,这种“潮汐”现象又有“涨潮”和“退潮”之分,其中农历月末时的“退潮”现象最为明显。 在农历的月初和月末,太阳位于地球和月亮之间,即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这时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面,“潮汐”现象显著。
而在农历的中间几个月,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成直角,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方向上,这时只有太阳能照到月亮,形成“新月”或“峨眉月”,“潮汐”现象不明显。
从上述可知,农历每月末的“退潮”现象比初的“涨潮”现象要明显得多,这种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在渔民的捕鱼作业中,这一“退潮”现象会使得捕捞上的鱼群数量有所减少(退潮时鱼的洄游范围减小)。为此,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终于发现了月亮运行的规律并据此制定了农历。 当然,除了“朔望月”外,农历里还有些“大小月”和“闰月”,这些在百度里搜一下就能找到,在此就不赘述了。